说柳湾村三面环沟,像个小小的半岛似的,仅西边的城门楼那里与一望无际的田野相连,其实,这一望无际也只是相对的。在黄土高原,田野在被沟壑分割的同时,也被壕子分隔着,从而形成了黄土高原特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
壕子一般有一两丈甚至十来丈宽,一丈来深。有人说,沟壑和壕子都是早年间洪水常年累月冲刷黄土的结果。或许就因如此,使得这壕子的深浅才逐渐变化,走向有直直的,也有弯弯曲曲的。壕子里面仍然是田地,甚至这里长的庄稼一般还好于壕子上面的。这不,出了柳湾村的城门,过了照壁,就是田地,不远处就出现不同方向的四条壕子。因为是在村口嘛,所以,这四条壕子里的田地中都有大路沿壕子走向远方,或是村际大路,或是通往地里的大道。
从北侧过了照壁,往西北下个小坡也就是庙坡,不远处是两条壕子的分岔处,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站在土崖上面。分出的一条壕子往北,与庙沟沟沿高地形成一块挺大的台地,柳湾村的老君庙和大戏台就在台地上面,壕子中间是一条往北的大路,路两边都是田地;另一条壕子则往西,壕子里同样是田地,中间也是一条往西的大路。
从南侧过了照壁,不远处往西是一条壕子,里面有一条大路,路两边也是田地。往南又是一条壕子,壕子靠土崖一侧即西边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大路,东边是城门南侧的城墙,两者之间是一片向南伸展的长条形田地,田地中间有两棵挨着的柿子树。沿这条往南的大路走上一里地的样子,就能看到从东面延伸至此的十几丈深的龙王沟。沿路继续向南延伸,面前是一条宽宽的壕子,能看见壕子两边上面地头的柿子树,和两边崖上野生的软枣树、臭椿树、榆树、酸枣树。
就在入壕子的地方,大路岔出一条沿龙王沟南岸向东往上的羊肠小道,上了坡,是一片开阔的田野,田间地头有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沿着田野北边也就是龙王沟南岸的小道弯弯曲曲地一直往东走,就到了这片田野的东北角,也就是龙王沟南岸沟沿和南沟西岸的沟沿的交汇处。
也就在这里,矗立着一座实心的砖塔。砖塔共七级,六角形的,每一层立面都刻着门窗,并不高,但由于正好矗立在这深沟大壑交汇处的沟沿上,就显得很高大壮观。塔上没有名字,也没有任何关于它建造的记载。究竟什么年代、什么人建的这塔,没有人能说清楚。站在塔下,北面是隔沟相望的柳湾村,东面是隔沟相望的村庄,东南也是隔沟相望的村庄,再远能看到稷王山山麓向东蜿蜒延伸的丘陵,和风习习,雄浑壮阔中飘着袅袅炊烟。
砖塔前边也就是东边甚至西南边是个沟岔岔。沿又陡又窄羊肠小坡往沟岔斜着下一截,也就一二十米,小坡左侧是一小块不规则的平地,建有一座五龙庙。这个庙受地块小的限制,依地形而建,并不大,也就一间房子那么个大小。可人家盖得却很精致,那盖房子用的砖头都是仔细打磨过的,椽子和檩条也都不细,而且是用琉璃的筒瓦瓦的屋顶,有精巧的鹅项(鹅项是柿子湾一带木结构砖瓦房的一种构建,就是用裁好、打磨过的砖砌起来用以支撑房屋四角的弧形砖腿儿),也有装了漂亮的雕花厦脊。看得出来,当年建这座庙的施主是很用心的,也很有诚意。
再往下斜着走十来米,就到了坡底,是一座窑院,只不过没有围墙。窑院中间是一座两间房子大小的圣公圣母庙。这庙盖得也讲究,也是用打磨过的砖盖的,椽子和檩条都不细,而且也是琉璃的筒瓦瓦的顶,有精巧的鹅项,也有雕花的厦脊。
窑院东南角,又是一座庙,叫送子娘娘庙。这庙虽然也只有一间房子大小,但建筑风格和用材与上面两座庙是一样的。
窑院西边是两三丈高的土崖,土崖下有两面的窑洞,一面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