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来到这个时代,有什么事情是朱瞻基无能为力的,其实有许多。
不管是改变人的思想,还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积累,还是想改变社会风气,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代人能够解决的。
但是许多事情他都知道该如何着手,慢慢奠定基础。
但是只有舆论宣传,他安全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从哪里下手。
后世的宣传部位地位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在这个时代,舆论宣传同样重要。
不要说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萌芽资产阶级的大明了,就是在三皇五帝时期,舆论宣传同样重要。
不要说朝廷了,就是反贼们,想要造反,也要喊几个口号,阐述自己的造反理念。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舆论宣传虽然很受重视,但是效果却差的可怜。
朝廷的统治基本上只能到县一级,再往下面去,就只能依靠乡老和宗族了。
每一个读书人在这个时代都是这一区域的喉舌,所以,儒家掌握了舆论权。
当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是儒家,特别是在明初这个时代,乱世刚过,读书人还处理朦胧的理想主义时代。
如今朝中的大部分文臣,其实都是实用主义者。
这似乎自相矛盾,却又一点也不矛盾。
因为理想主义说的是读书人为国为民的情怀是真,实用主义是说读书人不管任何方法,都会不断尝试。
宋代开始兴起的理学,不谈义理,只谈形式的话,就是将整个社会划分成为了不同的组成部分,要求每个部分各司其职。
这种划分是非常适合帝王的统治的,所以理学兴起。
而且,朱元璋的八股文原本是因为元末明初的读书人太少,所以制定了严格的形式主义,其实这也是受到了理学的影响。
但是他不知道,当整个社会开始用条条框框限制住了以后,就等于开始阉割读书人的思想。
朱瞻基自己本身不学无术,他对太深奥的道理并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
但是有历史的经验,他很清楚这种思想的阉割,僵化的社会划分,会逐渐让整个中华民族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比如士农工商兵的划分,导致了人人都想成为士,没人愿意做工,没人愿意种地,没人愿意从商。
当然,整个社会不会缺少其他阶级,但是这些阶级是在如今就已经划分好的。
不管是种地的,还是做工的,还是经商的,你不努力变成士,就永远只能被剥削。
而向上变成士的道路很狭小……
这就导致了下面的阶级根本无心从事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失去了研究的动力。
整个历史的社会发展一直是呈螺旋状向上发展,但是到了明代以后,直接开始萎缩,到了清代,更是往后倒退。
而在明代还领先世界的东方古国,就是因为这种萎缩和倒退,最终被后进者超越,一直被打的头破血流,伤痕累累,最终才清醒过来。
工人无心研究加工工艺,因为研究的成果也会被掠夺,对自己的处境改善根本无用。
农民无心研究增加粮食产量,因为土地都根本不是自己的。
至于商人,除了那些士子阶级附带的商业垄断,整个东方哪有只是依靠商业积累发展起来的商业家族?
朱瞻基想要改变这些,第一步就是要把舆论宣传出来。
但是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皇帝哪怕就是颁布了一条利国利民的政策,也根本不能让底层的老百姓们知道。
当社会稳定以后,读书人就开始垄断了上下的联络渠道。接受了阉割教育的这些人们,最终只会变成制度的维护者,他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