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郭都督终于间接地接到了高峻的消息。这个消息不是高峻送回来的,而是来自于高峻的对手、严格说也不是高峻的对手,而是高峻的具体对手所在集团的代表――阿史那欲谷可汗。
这是一封措辞强硬、但还没有丧失了必要的行文礼节的信件。信是直接对着西州的。信上说:在乙毗咄陆部所属玄池地域,发现一股举着“大唐天山牧”旗子的牧马人,约三百人,他们与当地牧民在牧草草场的划分上发生争吵,双方产生龌龊,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信中说,当地牧民被天山牧的人打死五百人,马匹也悉数被抢。这一事件与双方一向和睦的关系相左。
阿史那欲谷说,此事已经引起了民愤,乙毗咄陆部被迫集结军力,以做防范,为不致天山牧有什么损失,希望西州府对天山牧野外放牧人等严加督责。
这样的语气充满了极度的不满,把所有的不是都推到了天山牧这边来,而且其中的威胁意味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郭孝恪的脾气可不吃这一套,他在焉耆看到了罗得刀转来的这封信,二话没说,又往白杨牧方向派出了五百正规的人马。他也看出来了,高峻这三百人这是正式在乙毗咄陆部的地盘上露面了。
而且,郭孝恪也明白了高峻带着三十匹马去放牧的用意。他哪是去放牧,就是成心去找矛盾去了。
虽然阿史那欲谷说得语气不善,但是郭都督看得出第一回合高峻占了便宜,而且还给郭都督应对此事留下了余地。
这不是两国的龌龊,只是两群牧马人为了争夺草场而闹出的矛盾。虽然高峻三百人打死对方五百人的事情有些不大可信,但他占了大便宜是一定的。打架斗殴嘛,怎么可能温文尔雅?郭孝恪在往白杨河增加了力量之后,又过了两天,才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封信。
郭孝恪在信里表示对此事十分的重视,一定会想方设法,要求天山牧的野牧人员对当地牧民有尊有让,不能来硬的。但是因为西州无法联系到天山牧的野牧人员,还烦请阿史那欲谷可汗尽量与天山牧的野牧人员进行接触,代为转达西州的意见。
郭孝恪也真够气人的,又把球一脚踢了回去,心说高峻找你们还找不着,那你们送上去商量,看能不能与这小子商量得通。
郭孝恪看了地图,在上边找到了玄池的位置,猜测高峻这些人是怎么到的那里。
在白杨河牧场的正北方约六百里,有一条流向乙毗咄陆部方向的河――齐斯河。此河由高而低,顺着险峻的山势流到了大山的西边,注入一片湖泊,那面湖泊便是玄池。
齐斯河的源头处有西州刚刚建立的一座守捉,这里易守难攻,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山外的人想从这里进来绝不容易,而高峻的马队要想从此处出去也不大可能。
那么高峻这些人是从哪里到达的玄池呢?郭孝恪知道,高峻是带了人马向东走的,那么他只有向东、绕过最北部的阿尔泰山东部的余脉,从山的外围走了一个大大的弓背才会到达那里。
这样一算,高峻的这些人竟然在短短的十来天里,跑了将近两千里路,怪不得到了这会才有他们的消息。郭孝恪知道,从白杨河到乙毗咄陆部的地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阿拉山口,二是齐斯河的河谷。他也没有想到高峻会从这里插进去。
要知道,他们走的这条路可都是陌生的地域,以往唐军从没有在那里出现过,像这样一边摸路、一边跑路,就算是大唐最精锐的轻骑也绝不会比他们快上多少。郭都督有些莫名的兴奋,竟然急于想知道高峻现在到了哪里。
他给阿史那欲谷的信刚刚送出,阿史那欲谷的第二封信就到了,简直有最后通牒的意思。信中说,天山牧的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