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互联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之所以成为软肋,屡屡拖了国产飞机的后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从来没有走完一条从涡喷发动机发展到我扇发动机的整个路线。
胡文海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在军迷和爱好者舆论之中,似乎这也算是一种“共识”了。
没有走完从涡喷到涡扇的这条路,当然也就不能完整的理解涡喷的设计思路和原理。
姑且,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吧。
中国历史上从某个渠道,得到了美国f101发动机的核心机。以这款ge9为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然后将手上的al-31f的外涵道装配上去,这就是后来的太行发动机了。
而在太行之前,中国的发动机设计上最成功的涡扇项目,也不过就是涡扇6而已。
而涡扇6,则是六十年代开发的项目。那个时候,国内连涡喷都还没有吃透呢。
当时认为涡扇发动机原理上并不困难,总之不就是给涡喷加上一个外涵道吗?正好手上有f101的核心机,还有al-31f的整机,干脆攒一块不就得了?
大概就是打算抄近路,要不也可以叫做“****盲动主义”吧。
当然,在当时看来,这大概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太行在试车台上的结果,貌似竟然也还不错。除了有点漏油。表现上是符合设计要求的。
但投入到使用之后,一个美帝核心机配上一个毛子外涵道,可想而知就好像amd的cpu配上intel的主板。跑跑分还行,但是真用起来,自然是各种各样的故障层出不穷――而且,这些故障仿佛印度人的导弹或者饼干姐的指路一样,简直可以说是随机离散态的。
该出的故障出了,不该出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故障都是层出不穷。
只能说太行没有摔飞机。真是马克思保佑了。
到了太行b,总算是知道了涡扇发动机不能这么玩混搭。所以干脆为f101的ge9核心机从头自己设计了外涵道,这才算是从头走完了一遍涡扇发动机的设计过程。
在这个基础上。后来的涡扇15才有实现的可能。
简单的说,就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胡文海搞到了r35的全套资料,如果要以此作为核心机开发涡扇发动机。必然也要做到这一点。但是国内连内流场模型都没吃透。甚至是比材料和工艺距离美苏英法差的都更远,谈何自行开发?
现在需要的不是某一款发动机,而是把先进的发动机研发模式搬回来,把发动机设计的思路搞清楚。
图姆斯听到胡文海的话,心底松了一口气。不管中方究竟想要什么,只要不是rb211这种不能谈的东西就好。
哪怕对方狮子大开口,总归还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谈判可不就是这样?
图姆斯诚恳的说道:“任何。任何我们能够提供的东西,都可以坐下来谈一谈。”
“ok。我相信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有这个诚意的。”
胡文海点头:“其实事情很简单,我担心的是政治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供货造成的影响。虽然这种情况未必会发生,但显然这种风险不能不去考虑。对于我来说,如果我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进入中国做出担保性质的行为,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我的损失将会非常严重。这不仅是经济损失,图姆斯先生应该明白吧?”
“当然,当然,这种事情发生肯定会对胡先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图姆斯感同身受的点头:“但英中关系是不会影响到商业行为的,除非是战争或者联合国的国际制裁。对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