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明抢
管平波曾说过, 在世间,做好事比做坏事难;做好人须得比做坏人更多心眼。韦高义先前不懂, 此刻面对一群挂着脸的农民, 再没什么不懂的了。苍梧郡在朝廷范畴内, 皆不算富裕。北边依靠长江还好, 南边山林密布之处, 穷到溺杀女婴成风。他们不知道没人养女儿, 将来难娶亲么?知道。可是一方面赌那个万一,另一方面着实是养育困难。就这么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地界, 凭空掉下一丘肥田, 竟是没有高兴的人!
李光华等不需要佃田的, 自问腹中有几本书,便觉着老虎营行事张狂,不合传统。至于传统因何而起, 无需深究。他们并不知自古以来四个字包含的是变迁, 且即便他们有限的生命里,不停的发生“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 他们也永远坚持着所谓的传统。这些人里,有些是既得利益者,有些是以为坚守了传统就会成为既得利益者。因此,所谓传承并不为传承,不过是维护现在自认为有利的模式罢了。
韦高义拿出一叠契, 再三强调:“土地不可转让, 一旦查出, 不管你上头种了什么,即刻收回。”
农民们听着马蜂的翻译,胡乱的点着头。
刘大户的土地辽阔,一个村竟是分不完,只得暂空着,暂做军屯。一行人回到城中,天已黑尽。韦高义只觉得比打了一场仗还累,万分怀念好说话的石竹人民,心中对飞水生出了无尽的厌恶之情。刘大户种的单季稻,再有两个月即可收获。一望无际的碧绿田野,相当于白送他们上千斤粮食,竟还不知足!
然而次日还得接着跑,就如同在石竹一般,打土豪分田地。可飞水境内,皆是一般的难缠。土豪好打,土地难分。飞水的百姓自然有着侠客梦,奈何这一群侠客居然不按他们想象中的出牌,执拗的飞水人便不肯买账。只把老虎营的人憋的一肚子火。想他们在石竹,行到哪处不是百姓夹道欢迎?轮流护送宣传队去演出时,哪个没接过百姓硬塞到手中的食物?结果到了飞水,简直费力不讨好。动辄上千斤粮食的赠予,如此大的手笔,只怕除了管平波再没人干的出来。石竹当时冬天,还没捞着这等好事呢!飞水人忒不讲道理了些。
更不讲道理的还在后头。管平波最不喜安营在城中,城中狭窄不好练兵不说,温香软玉也容易泡软战兵的骨头。站住脚后,就择了城对岸的一处地,重新盖起了军营。石竹运过来了许多后勤人员,有石竹盐井在前,修的飞快。至九月,军营大致规划出来时,飞水全境进入了收获时节,老虎营也撤回全部兵力,收割着划做军屯的稻谷。
原本喜气洋洋的日子,便有地方生出了故事。还是头一回分田的那刘家集,听名字便知是刘大户的本家。管平波为了破坏宗族势力,刘氏族人被她拆的七零八落,强行迁走。余下的只有往日的杂姓人家。
田野里四处都是打谷子的人,好不热闹!一片喜气洋洋中,却有一妇人站在田埂上骂的唾沫横飞!原来是老虎营租田只按人头算,连生三个女儿的袁德水,倒比他生了两个小子的哥哥袁德木还多得三亩田。三亩田便是四百五十斤谷子,如何让人不心动?袁德水生不出儿子,他母亲袁大娘一百个不满意,自是偏心长子。此刻便是袁大娘为着袁德水婉拒了袁德木家的“帮忙”而骂街。
袁家三个女儿最大的才八岁,最小的年方三岁。听到奶奶的喝骂,一句话都不敢说,一人一个背篓,赤着脚捡着田里落下的稻穗。袁德水两口子只低头干活,不顶嘴也不搭腔。
袁大娘气的非同小可,捶胸跺足的骂:“五两银子聘来的扫把星,带了三个小扫把星!我袁家做了多大孽,才娶个扫把星过门!剁脑壳死的、砍脑壳死的!你大哥的好心当做驴肝肺,你那三个贱丫头,吃的了那么多粮嘛?你们两口子,将来难道不要侄子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