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还有第二部,墨菲是看过的,只不过第二部的情节在很多年以后,就连第一部的剧情他都不想等,他可不想在这里浪费几年的时间。
神经连接这种操作还算不错,但是弊端太大了,人类的神经系统可以说是脆弱的,尤其是机甲一些内部结构受损,人类的神经同样会接收反馈。痛苦让人类饱受折磨,但是不会直接死去,而且一台机甲需要两人思维同步之后操作,要求就更高了,弄的整个地球上战斗力十分有限。
沿海无法全部部署,就像这次怪兽意外来到了大西洋,不过第二部中说怪兽的目标是富士山,其实剧情已经崩了。太平洋中的虫洞出来怎么会去美国呢?那里和富士山是两个方向,这点完全说不通的,而墨菲也不会考虑怪兽的真实想法,只要拿到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
联合研究所可以说是人类的希望,怪兽现在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毕竟虫洞是连接两个宇宙的通道,不单单需要巨大的能量,同时还需要时间慢慢的稳定下来。而怪兽也是从一级开始,它们一方面是探路,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了解地球的战斗力,随后通过大脑的脑电波将消息传递回去。
墨菲姑且将这叫做生物科技,“怪兽的血液好像也是一种能源,到后来可以释放电磁波,摧毁电子设备,同时还能控制无人机甲,不知道是不是适合我用呢?”成为人类的话使用这种科技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是两个物种,而如果是机械身躯未必不能用。
而且它们是克隆出来的,以血液为动力和武器,这种生物科技融入机械之中,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现在不过是猜想而已,一切都是未知的,墨菲想着想着来了一丝的兴趣,不过也就那么一丝。
各国在大西洋上的军舰开始行动了起来,最少在机甲被运输过来之前一定要先挡住怪兽,海底光缆到底什么时候修复还不得而知,墨菲查到了一家研究所的公开信息之后,直接发送电子邮件,自己跟了过去。
研究所的人来自世界各地,大家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人类第一次在外部的压力下联合起来,爆发的了强大的力量,只不过总是感觉科技树点歪了。
墨菲来到这里竟然发现了数台超级计算机,维持这里数百科学家的工作,计算的数据是海量的,神经连接技术很容易就到手了,因为所有人都在围绕这个技术进行优化和升级。还有大量的士兵参与实验,他们都是自愿来到这里,进行人体实验的。
拿到技术的墨菲就地查看了起来,这种技术是双向的,也必须是双向的,人类用神经控制机甲,而机甲反馈信息,让人类与机甲合二为一。只不过太过粗糙的,真要是科技树点歪了,那么进行强化也不是不行,比如脚下连接的同轴控制器,控制机甲前进,为什么不做的更加轻便一些?
现在的同轴控制器十分的消耗体力,而驾驶员的保护做的也是粗糙的很,驾驶舱就在机甲头部,外什么不再做一个保护球,直接将驾驶员保护在内,使用更多的电子设备?驾驶员这么少,在一个几乎开放的驾驶舱内,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同步控制球,模拟外部震动、翻滚等等动作的。
另外机甲装备了很多的导弹,如果是发射导弹的话,为什么不用基地发射或者是战机发射?降低机甲的重量,或者节省下来的重量放到装甲上呢?机甲出动几乎没有战机或者是武装直升机伴随,能量发射武器同样可以装备在这些载具上,增强战斗力。
机甲操控人员太少,而不去开发现有武器装备的应用,增加数量上的优势,一旦机甲战败毫无还手之力,这点完全说不过去了。电影中的逻辑更是乱套,完全就是沿海战斗,竟然粮食都是问题,内陆也没有遭到破坏啊,尤其是大西洋各国,当然现在有一只怪兽在那里。
墨菲一边儿吐槽一边儿根据变形金刚世界和‘矩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