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开春回暖,忽必烈按照思巴的建议,在事先已经联络好的宗族领支持下,于开平召开诸王大会,即位称汗,并拜思巴为蒙古国新任国师,将即位后的礼仪章程事宜悉数交由思巴打理。
思巴依着汉地与蒙古如今相护交融荟萃的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文仪制度,得到诸多汉地将领忠心归附,原本持摇摆态度的蒙古宗亲也因为忽必烈率先称汗而纷纷归附,甚至有一些原本支持阿里不哥的宗族在忽必烈允诺的利益和好处下亦倒戈相向。
忽必烈称汗的消息传至和林,阿里不哥见许多宗族领纷纷归附,愤怒至极,却又追悔莫及,后悔没有早忽必烈一步抢先称汗。
随后,在忽必烈宣布称汗后的一个月,阿里不哥也在众多宗族拥戴下于和林称汗。
阿里不哥称汗后不久,便挑唆原来已经归附忽必烈的霍鲁海、浑都海等将领集结兵马自关中进兵反忽必烈,阿里不哥则与霍鲁海与浑都海约定,自己将亲率大军压境,分两路讨伐忽必烈;
霍鲁海与浑都海反叛的消息传来,忽必烈随即召集军中诸将议事,思巴以国师身份得允参与军政大事。
刘秉忠之才已属当世难得,思巴亦是国士无双,自忽必烈又得了思巴,他与刘秉忠二人自此成为忽必烈极为重要的肱骨,是实至名归的智囊团,宛似浩淼苍穹的两颗闪烁之星拱卫着忽必烈这颗明月,三人一心,熠熠生辉。
在此次军机会议上,忽必烈先问起思巴的意思。
思巴则建议道:“大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大汗即位以来,所有能归附的人心皆已经归附,而漠北王虽称汗,却大多是以利益和好处换来的支持,如今,他兴兵讨伐,却是出师无名,倘若我们昭告天下,力陈阿里不哥汗位不正,并宣大汗之汗位的正统性,那么阿里不哥不仅是出师无名,反倒成了倒行逆施的造反之人,到时,我们便可以阿里不哥分裂蒙古,图谋造反为名,邀蒙古有识之士共伐阿里不哥,继而分化漠北王的阵营,到时,漠北王自会不战而已败。”
刘秉忠率先表示赞同,他附和道:“国师所言极是,我认为大王时下虽然与漠北王争汗是最为紧要之事,可是,也决不能目光短浅,拘泥于眼前,当为长久着想,此番与漠北王争汗之斗,说到底乃是蒙古国的内斗,损伤的终究是蒙古国的自己的国力,就算大汗击败了漠北王,统一了蒙古部族,可是,因为战乱带来的损失却是要耗费几年方可再次恢复,这大大不利于接下来与南宋的战争。”
忽必烈似乎听懂了刘秉忠的意思,便反问道:“难道刘将军有何计策可以不战而降服阿里不哥吗?”
刘秉忠摇头道:“大汗,我们与漠北王必定存有一战,臣的意思是,可以将战争带来的损失降为最低。”
“刘将军请讲!”忽必烈询问道,很是尊敬刘秉忠。
刘秉忠便解释道:“方才,国师提到以汗位正统归附人心,继而分化漠北王阵营,臣以为便是减少战争损失的一个有效之计,试想,若是漠北王的支持者越来越少,又或者说有更多的人支持大汗,那么对于大汗,对于蒙古,何尝又不是福气呢?除此之外,臣还建议,对于兴兵来犯之少许敌兵,不可全面以战对战,而是应该迂回对敌,而对于来犯重兵,当求重点攻击,并且一次性打疼他们,最好一战定乾坤,以此保留我蒙古最终的军力。”
忽必烈向来对刘秉忠的建议很是重视,因为,刘秉忠的建议总是能够起到出奇之效,此番,听他说到迂回对敌与重点进攻,便心下好奇,疑问道,
“如何迂回对敌,如何重点进攻?”
刘秉忠气定神闲,成竹在胸地解释道:“比如,此番霍鲁海、浑都海等将领自关中进兵,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