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阵子,崇祯皇帝也发现了。
为什么这些火器早就有了,但一直没能普遍装备明军使用,而且并没有在历史上展露太多手脚。
崇祯皇帝与他们两人聊了聊,发现从上到下几乎所有的督抚大臣都不重视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因由,还是质量参差不齐。
就如今明军装备来说,禁军是用最好的装备,从上到下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是最快,京畿一带据京师不远,用的盔甲刀枪也很不错。
再往后就是宣大,由于现任总兵高杰和白广恩算是比较有能力,各地镇守军将无论害怕还是因为什么,总之对这两位的将令无有不遵。
高白两人对朝廷中兴耿耿,这也就让朝廷对这里的控制极大增强。
如此一来,宣大两镇的军械、盔甲虽说不如京畿一带的京军,却也是全国上下最好的之一。
除他们以外,山海关的黄得功、密云总兵马进忠,永平总兵张鼐、宽河总兵蔺养成、蓟镇总兵杨御藩,还有山东总兵牟文绶等等。
这些人麾下的各支兵马,基本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和裁换。
但除却上述常年跟随崇祯南征北讨的大将们,余下南京就只有周经武的神武军一部得到了及时的更新换代。
虽说如今行事已经好转,但卫所这东西,没有万全的把握贸然去动,很有可能将局势毁于一旦,崇祯尽管明知卫所糜烂,但却也不能直接下旨裁撤,只能一点点的去整改。
江南、西南甚至湖广大部分的官军,由于崇祯的控制力还远远不及,所以依旧是老样子,卫所是个庞然大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时候万万动不得。
京师成立的六局,现今的督造规模已经可以用甚大来形容。
六局的总部都设在京师,又在京畿、宣大各处都成立了厂房,今年也开始在六部的支持下,在山东、真定、保定一带增设厂房。
在崇祯的全力支持下,在这三年之间,朝廷花费大量银两,将许许多多诸如陈于阶、沈廷扬、王徵等各方面的人才聘入六局。
现如今的六局,研究、制造范围已经囊括了军用、民用的各式装备、军械,除禁军、西北大营、宣大等路明军的军械、盔甲都是由六局直接提供以外,六局又要负责各种所及之处的民营、官办建筑的修建。
卫所的军械和盔甲,不是由京师六局直发,所以质量很难控制。
据厂卫密奏,粗制滥造依旧严重,如上那些本该非常好用的火器,因为制造原因,发到手上往往发挥不出真实效用的三成。
甚至于,因炸膛等各种破事儿而伤及自己人的消息时有传出,这些消息一多,便往往会给人一种明军火器虽多,但稳定性不高,属于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印象。
崇祯皇帝的想法是突发奇想,新潮得很,毕懋康和焦勖一时没有跟上,商议许久,两人却又觉得值得一试。
不过很快,接到谕旨进来不久的英国公张世泽了解状况之后,就提出了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成立一个专门投掷火器的部队,他们的安危如何保证?
要知道,战时的情况瞬息万变,各支兵马随时都有可能溃散,这种投掷部队要避免被敌军近身,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增派部队对他们加以保护。
这会打乱战时部署,增兵保护也就完全失去了专设投掷部队的意义,与现今禁军的火器营又有什么区别,直接让火器营装备些震天雷和万人敌不就行了。
最主要的,就是从前根本没有人搞过这种专门投掷震天雷或者万人敌的部队,真正拉到战场上的作用,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空耗钱粮和时间不说,还浪费资源。
这种没什么用的兵拉上去,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