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咏和十六阿哥在李家稍坐,吃了点儿吃食填了填肚子, 十六阿哥便要求石咏带他去“石家的园子”看一看。
石咏无奈了:“十六爷, 我哪儿来的园子啊!”
十六阿哥便望着李寿。
李寿只得挠着头向石咏解释:“大爷, 我只是提过那二十亩荒山, 山上还有一眼山泉……”
十六阿哥双眼一亮,点头道:“想来便是了, 总之有景致就行!”
石咏无奈了,感情这位爷定义“园子”, 当真就是这么简单的“有山有水”啊!
他无奈地向李大牛陈姥姥打过招呼, 谢过他们款待,便带着十六阿哥出村子, 往他家当初买下的二十亩荒山过去。
从村口到石家那二十亩荒山之间,就是石咏当初买下的几亩“宅基地”,如今已经平了地基,原本打算起一座两进的小院子, 可是考虑到以后人口增加, 石咏最后还是改了三进。如今地上已经将几处主屋廊柱的位置都圈了出来,就等着农闲的时候找些工人, 就可以起屋子了。
十六阿哥立在地基跟前看了半天, 说:“感情还没建起来那!”
石咏:……
一行人便继续往荒山那里过去。这时候李家的闺女喜儿忽然从后奔过来, 大声说:“大爷,石大爷……”
她一阵疾奔, 脸上红扑扑的, 奔到石咏面前, 微微喘着说:“石大爷,忘了跟您说,之前俺们家在荒山上搭了棚子,里头养着兔子……”
石咏刚想说:保证不乱动你家的兔子棚。
结果喜儿接道:“……娘说了,晚上给贵客做焖兔肉和锅子吃!”
石咏:……哦!
十六阿哥目送喜儿原路又奔回去,忍不住感叹道:“你家这佃户,日子过得着实不错么!”
石咏骄傲地一挺胸:那是!
“我们家在这儿就只有五亩熟田,并这二十亩荒山。”石咏向十六阿哥解说,“但是佃户家里有七口人……八口人。”他突然想起李寿的兄长李福已经娶上媳妇儿了。“我就跟他们说,不能光指着五亩地里的出产,要自己再找些营生。刚巧南面在修赐园,工匠们时常要吃个饭什么的,这家人都挺能干,又肯干,日子自然过得兴旺。”
十六阿哥大致算一算八口人的丁银赋税,点点头,肃容道:“是,光靠五亩地的出产,再扣去佃银,的确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是再加上鸡鸭禽蛋、盒子菜和那什么馃子,的确手头就能宽裕些。”
石咏点头应道:“是啊!”
他知道此地农民生计艰难,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没有土地,在赋税之外,还要受地主多一层盘剥,遇上荒年,这日子便过不下去。
他指点李家的做法,则是在耕种田地之外,另外加一层副业,因地制宜,发挥自家的特长,经营其他产业。当然,他们在副业之外依旧保有土地的耕种,这样万一遇上荒年减产,粮食价格猛涨的时候,李家人至少还能保有自己的口粮。
中华自古便是如此,所有的矛盾都由土地而生,历史则在土地的分配与再次分配之间车轱辘似地打转。
而石咏现在的做法,只是将多余的劳动力引导到耕种之外的副业上来,同时李家依旧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田地,这样保证田亩不会荒废,保证口粮的出产。
但是他能力有限,只能帮到老佃户李家一家,这在世间千千万万农户之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十六阿哥听说,倒改换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一路走,一路想,仿佛有了些主意。
少时两人便走到了石家荒山的小坡上,面前山坳中便是那眼从不干涸的泉眼。这座山坳因为背风,底气比别处要暖些,再加上有泉眼,水汽氤氲,虽然已经入秋,山坳里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