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淑兰回到生产队的时候, 才知道王家村又来了三个下放人员。
钱淑兰不顾天黑,直接去找钱明华, 问了三人的名字, 得知就是她要的三位大师, 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三位劳改人员, 其中两位是书画大家, 还有一位是考古专家。一女两男,年纪都很大。
钱淑兰趁着天黑又去拜访钱维汉让他以后多多照顾三人。
钱维汉一直知道他这妹妹胆子大, 但没想到能大到这种程度,跟坏份子这么亲密的接触,“你是说让小敏跟他们练字?你疯啦?不怕被别人看见?”
钱淑兰拍拍大哥的肩膀,“没事儿。我小心点就是了。”
她晚上留在食品厂里加班,把老师带过去, 等教完了, 再回家睡觉。
反正食品厂和养猪场之间也不远, 三分钟路程就到了。
钱维汉见她如此坚持,“我真是拿你没办法。年纪这么大了, 也不知道咋这么喜欢折腾呢。”
钱淑兰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时间荏苒,转眼又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里, 钱淑兰学了不少考古知识。而小敏也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步飞快。
钱淑兰也会时不时就给这三位老师带些好吃的。
三位老人原本瘦弱的身体在钱淑兰的调理下,倒是越来越好,脸色也红润许多。
七月是麦收的季节, 到处是金黄的麦田, 今年又是丰收之年, 王家村从上至下全都忙起来了。
哪怕是最受不了苦的知青们也都乖乖下地,根本不用钱明华用队里新买的喇叭喊。一个个非常自觉。
按道理来说,他们这次孵了两个多月的小鸡挣得工分不错,可他们再也不敢偷懒了,去年还嫌脏嫌累,今年一个个全都跑下地干活。
虫子咬人?太阳晒人?镰刀会割到腿?这些通通都是问题,可所有问题都加起来也比不过大冬天挖河渠,那才是真的遭罪。
这一届的新知青比上一届明显乖顺许多,见老知青下地,他们虽然没干过,可也只能跟着。
就这样辛辛苦苦抢收了大半个月,终于把粮食全都收上来了。
村里的壮劳力们开始下田耕地。
钱淑兰也能歇一阵子了,今年她下地的次数并不多,因为要忙着出货。
这一个半月以来,其他省又陆续过来定货。她只安排那一小组的人负责加工。
不过孙大琴倒是被她给剔除出去了,主要是她的嘴太快了,钱淑兰把正康和他媳妇叫过来帮忙。
每天定量生产,完成之后,就让机器歇一歇。
大家见天色还亮就会到地里帮忙干活。
而钱淑兰就负责整理账目以及所需材料的补给情况。
吃饭的时候,孙大琴又在嘟哝着,“娘,那些人说你不干活,你心里就不怨吗?”
钱淑兰看了她一眼,“你该不会跟人家吵起来了吧?”
孙大琴有些心虚,吭哧半天才道,“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就跟人家吵起来了,不过我也没敢大吵,你不是不让嘛。”
钱淑兰无奈摇头,“你这性子也该改改。就算你吵赢了又能如何。”
说到底她还是喜欢打脸,不喜欢这种无意义的争吵。
孙大琴见婆婆一派悠然自得,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只能闷头继续吃饭。
她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正主都不着急,她急个什么劲儿。
就在这时,正康从外面大踏步走进来,“娘,我回来了。”
孙大琴看到儿子带着孙子回来,立刻把碗放下,站起来,一把搂住丰产,心肝宝贝肉的叫着,“哎哟,我的丰产呀,奶的乖孙孙,想死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