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
郎朗的读书声从学院当中传出,如今的大宋学院已经不仅仅是处于一地一城,也不仅仅是作为教育扫盲的组成部分。
而是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所有年轻人心目当中向往的目标,就算大宋学院几乎已经开遍了整个大宋周遭,也不能阻拦这种热情。
相比之下,昔日里高高在上的那些各种儒家学院就几乎被打落了尘埃。
倒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受众了,哪怕十年当中户部改革,科举也随之变化,但是儒家的学问依旧是管理朝堂的重要支柱。
而且由于历年的科举考试,儒家学问的重要性比之前影响更加深远了起来。
只是学宫那面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本来嘛,各色学院当中教授的便是一家之言,其余的学说不过是补充,开阔视野,等于是独享的生意。
如今为了迎合朝廷,百家学说尽出,儒法道墨,公输医农兵,各家尽皆恢复了往昔的昌盛。
大宋的朝堂改革在五年的阵痛后迎来了和过去王朝截然不同的景象,各家学说皆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非在野哀嚎,指手画脚。
各色的理念碰撞,也将这个时代推上了高潮,儒家作为最受冲击,也是最多学说攻讦的对象不但内部在进行大换血,更是在不断的适应新时代当中自己的位置。
还好到底学宫底蕴深厚,加上本来就隶属于儒家的各色人等出手,终于还是让儒家保持了一超的地位。
可是背后数强追赶,尤其是墨,农,兵,法更是紧紧跟随,让他不得有一丝空闲的心思。
反倒是让大宋的朝堂和学界越发的平稳。
清晨学道,中午品儒,夜幕读法,三家学说交替,这便是如今的大宋学子们的日常。
另外还有想要学习其他学科可以自己凭着兴趣学习,但是如果只是想参加最正统的科举考核,那么就学这三家学问就可以了。
如今科举改革之后,主体不变,却更多了许多分支,一样可以迈入朝堂,甚至也可以进入中枢,却比那正统之道更难。
也正是因此这才让这些分支科举的含金量得到了认可,完全不弱于真正的高中金榜之辈。
十年的耕耘终于让各个阶层之人都有了向上的通道,可以说大宋朝廷对于教育和科举的改革总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朝堂势力再次分别划分,工部由医,墨,公输三家分别把持,吏部和礼部自有儒法道三家争执,刑部也是法家视为必得的地盘,兵部如今成了墨家和兵家争夺之所,户部则成了商家和公输家对抗拉锯的地方。
就连如今那些劳苦功高的阁老们也不得不受到了百家学说的影响,尤其是十年间以突飞猛进之势,迈入内阁的法家中兴之祖,冯泱冯大学士。
从不掩饰他对于法家学说的偏爱。
自从当代人皇陛下闭关,近三年的朝堂便是由内阁把控,倒也没有出什么大事。
尤其是在农家不断发展了粮食畜牧的种植驯养之法后,大宋十年人口暴涨也没有出现粮食不足的事情。
反而因为良种不断的孕育,又从海外寻找各色的食用植物,动物,将贫瘠的土地也利用了起来,整个大宋的农业发展可谓迅速无比。
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有了集体农业的雏形,牲畜的集中养殖更是让每家每户两三天皆能吃上一口肉食。
这种宛如天堂般的生活,不说那些看着大宋变化的中年,老年人,就连新一代们也能够感觉到时代的变化,更是对于未来有着充足的信心。
上一个十年解决了肚子的问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