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城?”杜中宵指着地图,问一边的杨文广。
杨文广摇了摇头:“不知道了。时间太过久远,问过许多人,都不知其名字。”
杜中宵道:“既然如此,此次就不用城名,全用编号好了。以兀刺海城为一号城,西侧十以上,东侧十以下编号。各军计划,均以此为准。下令全军,战时全部用军中编号,不得用其他名称,以免混乱。”
杨文广、赵滋和窦舜卿一起叉手诺。
杜中宵对十三郎道:“骑兵分为三部。一部三千人,扫荡狼山诸蕃部。凡遇游牧部族,取其健壮马匹,和所有军器。并令其立字据,愿受大宋朝廷管辖,不得助敌作战,否则痛加惩处。凡收走的物资,给他们一份清单,与字据骑缝,统兵官画押。战后,不参与作战的,可以凭清单和字据到各城,发给他们钱物赔偿,算作他们把马匹和军器卖给朝廷了。参与作战的,则战后严惩!”
十三郎称诺。杜中宵打仗一向杀戳不重,杀的人多时,大部都是他们自己找的。
杜中宵又道:“另一部一千人,扫荡黑山诸蕃部,其余与狼山一路同。剩下的骑兵约有四千人,随大军进发,自中路攻兀刺海城。那里正是狼山隘口,位于东西两部中间,随时接应。”
十三郎道:“东西两部,如果遇到有大股党项兵马集结,救援兀刺海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放过他们即可,不管多少兵马,全部放到兀刺海周围,秦汉长城之间。记住,一发现党项援兵来,立即报我。这一仗,不管党项多少兵马,都是由围兀刺海及附近几城的步兵作战。东西两部的骑兵,除扫荡诸蕃部外,另外一个任务就是阻截溃兵。战场在秦汉长城之间,南北约宽五十里,足够开阔。有长城所限,大股溃兵想跑也跑不了,把长城两端堵住即可。”
秦长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南缘,保护阴山以南的屯田。汉长城在黑山和狼山的北缘,作为北上出击的基地。两座长城,基本把黑山和狼山圈了起来,形成一道走廊。狼山和黑山交汇的地方是谷道,是穿越阴山的重要道路之一。兀刺海城就位于谷道的隘口,配合附近长城的几座城池,扼守要道。
秦汉长城之间,距离最宽的就是兀刺海城扼守的谷道这里,一在极南一在极北,相距约五十里。其他地方两座长城形成的走廊没这么宽,有的地方只有一两路。两端一堵,想跑就只能翻长城。
黑山和狼山是阴山山脉的西部边缘,不似东段那么陡峭,许多地方可以勉强通行。这两座山也是游牧民族的草场,有许多蕃部在山间游牧。已经倾颓、无人值守的长城,无法阻挡人群翻越,大部队和牛羊却只能够走隘口,依然有一定的防守作用。
东西走向的黑山和狼山,加上南边南北走向贺兰山,就是河典地区防范游牧攻击的天然防线,与黄河流向基本相同,形成一个大“几”字。黑山监军司位于“几”字上部,占领这里,党项对宋再无地利。
指着地图,杜中宵对杨文广道:“此次攻兀刺海城,以你所部为主。配属骑兵和炮兵后,你部自中路进攻,沿大道直取兀刺海,到了那里后围而不攻。赵滋所部攻东路,直取二号、三路、五号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而后扫荡其余小城,向兀刺海靠拢。窦舜卿所误了攻西路,取十二号、十六号城。最快速度攻破十二号城,扫荡小城,而后全军守十六号城。如果党项白马监军司出兵,你们要坚决守住!”
赵滋和窦舜卿叉手称诺。
杜中宵说的这几座,都是南北长城上党项利用的较大城池,其余还有一些小城,驻军不多。
看了看一边的韩琦和石全彬,杜中宵道:“此次三路齐出,以杨文广为前线指挥,赵滋和窦舜卿二人受其节制。三军事宜,俱以杨文广签署为准,不得有误!”
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