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纷纷命令从长安以八百里加急发了出去,这些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向目的地送过去。黄巾之乱期间和董卓乱政期间,大汉全国的驿站系统早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就是刘成开始主政之后重建了驿站系统,并增加了邮传功能,刘成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官衙,名为邮传司,归属在尚书台之下。
此前的私人信件和公文都是需要派专人送的,驿站系统重建、邮传司设立之后,在官府中负责运送公文的官吏全部归属了邮传司的编制,邮传司不但负责运送官文,还负责军事物资的调拨,同样也承接民间货物的运输生意,最重要的是,百姓们可以把信件通过邮传司送到收信人的手中,如果地址写错,或者找不到收信人,信件则原封不动的退回,但这都是需要收费的,但费用肯定要比自己派人送信低得多,而且这是官方渠道,安全上有保证。
为了保证公文和私信的私密性,朝廷还特意颁布法令,没有收信人的允许,任何人私自拆开信件和公文都属于触犯律法的行为,当事人一旦报官,官府调查下来必然对犯法之人进行严惩。
邮传系统的运输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普运,也就是普通的运输速度,跨州货物和信件运送要半个月以上才能抵达,不过这已经很快了;第二种是快运,属于加急运输,日行三百里,官府来往公文、政令、圣旨等等都是用这种运输方式运送,民间私信也可以用这种方式,但运费不低,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百姓们都是用第一种方式送信;第三种,八百里快马加急,主要用于传达军令、战报、军情消息的运送,不承接民间业务!
邮传司成立,邮传系统开始运转之后,很快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展现了它蓬勃的生命力,发展速度之快超乎了刘成和朝中大臣们的想象,但是朝廷对这一块的投入也相当大,毕竟在各地建立驿站、招募人员、购买快马、骡马和马车所需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属于邮传系统的驿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建造起来,各地的驿站每天都增加快马、骡马和马车,每天都在招募会骑马邮递员、会赶车的车夫,军中退役的兵卒们大多进了邮传系统内。
不过朝廷的投入是与业务量直接成正比的,业务量越大,所需要的人手和快马、骡马和马车等一些列硬件设施都需要增加。
从前老百姓要给远方的亲人送信只能托人带过去,没有顺道的就送不去书信,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要把信件往驿站的邮筒里一丢,当天下午信件就被收走送出去了,这多方面,只不过花费几文钱邮费而已。
邮传系统的建立也渐渐催生了代写书信这个行业的喷井式勃发,从京城长安到各郡郡丞,再到下面的县城、乡、里、亭都出现了大量的代写书信的人,这些都是读过书的寒门学子,也有落魄的贵族子弟。
这次对袁绍的作战,邮传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朝廷发往并州、洛阳的命令用八百里加急送出去,驿兵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把军令交给该驿站,然后由该驿站派专人骑快马送往下一个驿站,中间间隔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
轻骑兵在长途跋涉行军时有马歇人不歇的情况,但在邮传系统则是人马俱歇,速度不但不会减慢,还会成倍增加,日行八百里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能够做到。
为了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于重要军情、军令和战报传递的延误,朝廷专门颁布律法,八百里加急快马有专门的服饰、旗帜标识,任何人看见都必须为其让路,有优先通行的特权,可以征用途中任何马匹;同时任何人对八百里加急快马的伤害都被视为重罪,若造成重大军情的延误,轻则终生陷入牢狱之中,重则被斩首。
徐庶和韩浩本身就有互相协同防御的责任,当韩浩给朝廷的上报公文还在途中时,他给徐庶的求救书信就已经送到了徐庶手中。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