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如同主人一样,四下打量着小院,笑得满脸褶子,道:“确实比老家的那几间老房子强。”
谭沁将小院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越看越喜欢,回去的路上,长了好几次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道:“咱们也买个这样的小院吧。”
林维桢失笑道:“现在的家不够你住的?”
谭沁嘟着嘴道:“够住是够住,可就是太够了,住起来没人气。现在余叔走了,家里又冷清了。”
谭沁难得主动提出买东西的要求,能开这个口,想必对那个小院喜欢极了,林维桢肯定不能失望。
“反正家里就那么多钱,你自己看着买吧,我就不操这个心了。”
谭沁忙不迭地点头,笑得眯起了眼睛,道:“等我看好了,让你把把关,没问题咱再买,我保证不乱花钱!”
还是丈母娘贴心,赶在国庆节,寄来了两件崭新的毛衣。
秋风飒起,京城的树叶仿佛一夜之间变黄了。
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丹尼尔特意从特区赶到首都。
一见面,丹尼尔就抱怨道:“林,你们国家的政策难道改变了吗?最近生意很不好做,这次来首,官员们也没了之前的热情。”
不得不承认,丹尼尔的直觉很准。
春江水暖鸭先知,今年以来,大陆的经济政策越发保守起来,这种政策变动,即便是微小的波动,与其利益相关的商人们,最容易感受到,而且所受影响也最大。
林维桢摊摊手,耸耸肩,表示自己对此也无能为力。
丹尼尔发了一会儿牢骚,突然幸灾乐祸地笑道:“其实我并不是最倒霉的一个,你看看这个。”
说着,递给林维桢两本杂志。
林维桢接过杂志一看,两本都是《财富》杂志,只不过一本是去年的,一本是今年年中的。
快速浏览了一遍,不解地问道:“丹尼尔,有什么问题吗?”
丹尼尔道:“你翻到折角的那一页。”
“咦?”林维桢惊讶地发现,去年的这一期,折角一页还真和大陆有关,说的是一个叫查尔斯·艾布拉姆斯的美国地产商人,从80年也就是去年开始,来到红色中国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被称为“去中国淘金的新美国梦的成功代表者”。
这位时年57岁的纽约不动产交易商在中国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在拜访了中国四十余次后,他得出结论说,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公司。
他得到了中国很多官员的热情接待,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数家国有企业的白皮书,甚至包括一些价值上千万的初步订单合同。因为这些合同,他还成功地从纽约的股市上募集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