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正文卷第四百五十九章:釜底抽薪没多久恢复战斗力的流寇兵分三路杀出磨盘山,以阎正虎为首的一路流贼打下交城、文水裹挟百姓数万进逼太原。
邢红娘、上天龙两个贼头破了吴城、向阳两座城池烧杀抢掠后人数瞬间倍增,现在往汾州进发。
第三路贼兵更加厉害,贼头是当下颇有名气的紫金梁王自用和“八大王”张献忠。
这路贼兵简直是势如破竹连下沁州、武乡,辽州人马号称十万。
有了“红旗军”主动出击北虏又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东奴、鞑子来三五万人马都难撼动,边事有了好转迹象。
“红旗军”打北虏、战东奴无一败绩,在朝廷有了话语权有了信誉,因此扬言宁远、金州防线固若金汤,基本上没有哪位大人认为是黄汉讲大话自吹自擂。
方正化奏明平定登莱已经没有了悬念,崇祯刚刚觉得可以安心过年之时,内乱又大规模爆发。
陕西被流寇打烂了,如今山西又被打烂了一小半,数十万上百万流民逼迫背井离乡开始了逃亡,在没有衣食的情况下,这些人很快就会往暴民、流寇转变。
崇祯已经有些忌惮“红旗军”的战斗力,可是他又想大明能够拥有更多如同“红旗军”这样能打胜仗的军队。
皇帝寝食难安,每天都在琢磨着接下来该当如何?是否能够抽调一部分“红旗军”入关去山陕剿寇?
分其兵是削弱边将的不二法门,可是皇帝又担心关宁防线不稳固直接导致建奴能够攻打山海关。
如果山海关有个闪失会震动京师,京城又得面临保卫战,京畿之地势必又是生灵涂炭。
左右为难的崇祯日子过得憋屈,他面对大明乱局真的束手无策。
黄汉在十二月中旬率领西征凯旋的大部分人马来到了高台堡。
这个一直有明军驻守的城池不小,周长达到五里出头,现在当然是“红旗军”的地盘,在这里居住的军民已经高达一万五千户。
那是由于有了“红旗军”驻防宁远一线,宁远西南貌似更加安全,直接导致宁远至锦州之间的卫所军、屯户携家带口往西迁徙。
这些人大多数是辽民,本来都是以祖大寿为首的关宁军盘剥的对象,建奴杀来之时这些人又会变成炮灰。
“红旗军”根本不怕得罪关宁军,发现有辽民进入宁远防线只要是携家带口之人就准许进入进行甄别。
孤身的青壮年男子只要有某个辽民家庭作保证明清白也会被接受,然后就会给予田亩安置。
反正这里采取准进不准出的一贯方针,即便混入奸细在严格执行军事管理的屯区,这些人也翻不起浪。
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抽调祖大寿的兵,再引诱他辖区的辽民越过宁远防线,长期以往祖家一定扛不住,祖大寿机关算尽两头下注,最后一定变成里外不是人!
此次西征取得圆满成功,虽然缴获的金银财宝以白银计只不过八九万两,但是也差不多够给拥有斩首功的战士发人头赏。
许多鞑子乃是死于炮击、枪击,因此核实战功之时会进行协调,一般情况下几个首级才能算足一级有效斩获。
但是给予骑兵计算斩首数截然不同,冲锋对决之时得到的斩获有一个算一个。
“红旗军”的镇抚官核功很严格,不是如同其他明军那样,一窝蜂冲上去砍脑袋,也不管是谁打死的,敌军的脑袋谁得了,军功就是谁的。
这样的分配太不公平,会导致杀敌不积极,抢首级之时能自己人打起来。
“红旗军”通过镇抚官现场记录,战士们互相证明来确认战功,扯皮现象会存在,但是能够做到基本准确,黄汉还规定了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