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集团一网打尽,才算是真正布局成功。
※—※—※—※—※—※—※—※—※—※—※—※—※—※—※—※
“喔?收这些小子们充作亲军?呵呵,国师大人此言正合朕意,好办法!”朱棣听到这个消息后想了想,很是欣喜的点头同意:“不过,距离出兵不过几日功夫,可还来得及准备?”
“陛下尽管放心,由我言传身教,这些年轻人完全可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很好!这样做他们就可以在未来成为我大明最锋利的刀,为华夏的利益开疆拓土。” 位面旅行指南1043
“皇上圣明,军队的传承必须是一代接一代。将门子弟总不能都拘在京师,只有放养出去才会成为我大明的藩篱!否则若是朝廷里面总是文臣一头独大,陛下的皇权也会受到限制。若想保证平衡,我劝陛下要早早立下文武分家的制度。互不干涉,方为国家之福。”
唐少哲这些话说得没错,文武之道各有各的规则和方法。若是互相纠缠在一起,肯定不会带来帮助,恐怕只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当文臣力量过大的时候,对于皇权的限制也会增加。当然这些限制若是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就还罢了,若是『逼』得皇帝只能动用宦官来对抗文臣体系那就完了。
后世都说大明亡国是因为宦官专权,实质上很多人都忘记了这其实是文官体系无限制的权力扩张而最终引起了皇权的反弹。
不少人都不遗余力的夸奖大明文官体系对于皇权的限制,似乎这是一种很民主发达的极好制度。实际上这是一种权力失衡的不稳定状态,对国家有害无利。
纵观全世界任何国家的权力体系,都需要找到某种平衡。一旦失衡均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政治斗争,从而为整体国民带来伤害。
大明历史上文臣的权力无限制扩张,不但将武臣完全压制,甚至让皇权在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绕着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态势,也是大明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臣体系先是全方位压制了武臣,其后又限制皇权,『逼』得皇帝只能寻求家奴——太监们来对抗文臣体系,最终导致了大明权力的失衡。
这种失衡导致了文臣体系完全没有了任何限制,于是大明后期各种朋党之争、各种贪污□□□成为了一种风气。
尤其当官员和商人们勾结起来之后,整个国家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农民肩头,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因为商税收不上来,文臣体系及有功名的士绅又完全不纳税。
因此整个国家的财政压力就完全只剩下了田赋这一种,偏偏农业时代的收成靠天说话,所以最后当天灾不断的时候大明也就没有了统治基础。
事实上大明亡国,不是亡于宦官之祸,也不是亡于游牧民族的军事进攻,而是因为文臣体系的不断吸血,将国家的元气全部消耗干净的必然结果。
所以大明的皇权虽然被限制了,但是文臣系统的权力却获得了无限制的空间。大明的那种权力构架状态,实际上根本就不正常。后世所谓的大明内阁是民主典范,或者说什么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都是扯淡。
即便游牧民族最终不进关,大明也照样会亡国,只不过是亡于另外一支类似当初朱元璋淮北布衣的存在。华夏的历史照样会按照惯『性』转动下去,新的王朝再次诞生。
真正想要摆脱华夏千百年来不断改朝换代的重复模式,只有构架某种稳定的权力平衡。
唐朝亡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失衡,宋朝亡于文臣全面压制武臣的权力失衡,元朝亡于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经济体系失衡,明朝亡于文臣彻底一家独大的权力失衡,清朝则亡于少数民族统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