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偏逢连夜雨阿。’,事情已经很糟糕了,大唐还遭逢蝗灾。河南道,滑州、濮州、齐州等州,劝农判官均奏报。蝝生。
所谓蝝,就是指蝗虫幼虫。蝝生就事发现大规模蝗虫得无翅幼虫。这代表了,再过十天半个月,等他们成虫了,就会发生蝗灾。
李忱气得想翻桌了,这都tmd什么事阿。几处军乱他认了,当初他应该要处理掉那些监军,如今给了他们机会。好在,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的。不过这几处军乱,已经打在唐廷要害上。
如今又发现要发生蝗灾。军乱还有人主导,这蝗灾可没有了吧。偏偏发生在这个时候.。他庆幸,他在各地设置了劝农判官。他们有一个职责,就会注意地方发生灾情。
他们都受过受过很多农事方面得教育,知道每逢旱、涝灾过后,哪怕不严重,都要注意是否会发生蝗灾。如今算是看到成果了,这些幼虫必须尽快扑杀,不然这一季,不要说河南道得收成,恐怕连相邻得几个道都无法避免。
开春以来,一连串的坏消息,让朝廷似乎摇摇欲坠。除了上述这些,还有几处节度使,对于讨伐叛乱得幽州镇,不太上心。
首先是理当承担重任的成德军,恒冀镇。根本没动,据说重病在身的王元逵又复出理事,只是病体沉重,无法出征。而原先暂代的王绍鼎,目前不知踪影,据说被软禁了。
目前无法探听到更多消息,成德军在王元逵治下,还算稳固,锦衣目前没办法打探更多消息。
其他三镇,都没有太大进展,都顿兵城下,这也是这些藩镇常态,保全实力为上,或者说,节度使也很难催促进兵,逼急了,这些士兵,不是不敢阵前倒戈、换将。
除此之外,白敏中出镇一方后。软硬兼施,对内,惩处那些对党项过于残暴,骚扰党项得边将。一方面,命定远城使史元出击,破平夏党项于三交谷,焚烧九千余帐,党项大恐,请降。白敏中上书请赦党项,李忱决定把这件事情一并讨论,看是如何处置。
‘首先蝗灾,有何治理方式?’,会议上,李忱决定先处理蝗灾一事,‘臣有奏。’,御史中丞周墀首先发言,他奏报几个大唐得灭蝗方式。
唐代灭蝗方式,以开元年间名相姚崇为代表,有烧火引诱,捕捉,掘沟等方式捕杀。周墀建议,可以令地方采用。
这其中,有一点插曲。蝗虫,一项被视为上天得惩罚,不光是因为什么天人感应说,还有蝗虫,皇也。蝗虫等于皇虫,所以不敢捕杀。
真对这个问题,太宗时期,太宗就带头吃蝗虫,破除这种说法,结果到了玄宗朝,还有人拿出来说嘴。然后到了他这一朝,居然还有人抱着这种说法不放。
事实上,当发现蝗虫后,当地劝农判官,就提出了要捕杀。结果濮州刺史,居然反对。跟劝农判官当场吵起来。两人分别上奏章,弹劾对方。
李忱看的乐了,当下他没生气,只是,他直接下敕,把蝗虫改了名,叫做螣(音疼)虫。下令,以后蝗虫一律不叫蝗虫。改叫藤虫。这是三国时期,吴国陆几在他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上面提到得蝗虫得名字。
你民间要怎么叫,我不管,反正官方以后一律不称蝗虫,也不叫蝗灾,叫螣虫、螣灾。不是掩耳盗铃,民间真要杀虫,才不管你叫什么虫,敢吃我庄稼,就跟你拼了。
不过民间要组织,组织还要靠官府。只要官方没这忌讳,能组织百姓去杀虫就好。所以才要改名。相信这种蠢事,以前有,现在有,不改名的话,以后还会有。
‘此法甚好。’李忱点头,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办法,嗯,当然是后世怎么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