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中药材开始涨价了。
那天在山富源办公室见到的,原来两块不到一副药,现在涨到两块八,将近三分之一, 百分之三十呐!
徐璐只记得爷爷说过, 以前喝中药特别便宜,一毛钱就能把病治好,不像输液,随随便便就得好几毛, 甚至一块多。后来老百姓日子好过了, 药价开始涨起来, 先是两三块, 五六块,七.八块, 进入千禧年后, 突然一下子猛窜到十几块……再后来就是她穿越前的,上百了。
药材涨价,不少药农和药材批发商赚得盆满钵满, 带着资本转战房地产, 赶在经济泡沫之前见好就收,全身而退, 摇身一变搞大健康产业……无数个亿万富翁就这样诞生了。
光想想, 徐璐就浑身发热。
她迫不及待的上手, 还有个原因就是, 不想做无脑的跟风者。以前听爷爷说过,许多名贵药材,像冬虫夏草、三七、天麻、西洋参,都存在一样的问题——药价不稳定。
一年高了,大家都跟风种起来,等药材能出笼了,早就供大于求,价格已经下跌了。吃过亏,大家都去跟风别的药了,供大于求,价格又涨了……反复循环,虽有波动,但总体还是在不断上涨的。
进芳进梅的亲生父母,不就是抓住了虫草涨价的尾巴,刚进藏呢,“列车”就把他们狠狠甩下了……听说赔得底裤都不剩,没脸回家,从很高的山上跳下去了。
她不想做跟风者,就要抓住先机。
第一个药价高峰她是赶不上了,但后面的每一个,她都不允许自己错过。
事实证明,临时抱佛脚还是有用的。
作为一名基本零基础的门外汉,徐璐每天早早的起床,跟着进荷一起,上后山晨读背诵,晚饭后又在电灯下温习一遍……白天太忙,根本没时间看书。而且,跟进荷一起,她就可以假装许多字不认识,“请教”她。
就这样,花了五天时间,把借来的专业书籍全看完一遍,虽然只记下来几个药名,但功效、栽培要素也粗略有点印象,至于什么比尔兰伯特定律,徐璐一窍不通。
简单来说,她现在学的是药用植物栽培,按植物生长发育周期长短可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1]。因为要赚快钱,徐璐优先考虑一年生的,薏仁、扁豆、红花、王不留行,当年就能开花结果采摘换钱……虽然不值钱,但大面积种植,薄利多销,应该也能积少成多。
还可以再种点两年生的,当归、独活、菘蓝,过了明年冬天就能大量成熟,价格稍微高点,价格波动也不会太大,基本稳赚不赔。
多年生的好处就是可以连续采摘多年,不用每年重新繁殖。像金银花、百合、芍药、贝母……嗯,这么算下来,她租的地还太少了。
租地合同签的是三年,从收完油菜开始生效,算好日子,花了几天时间开车带黄药师买苗种。
县城基本没有,要去到隔壁云安市,甚至省城,中医学院,她都去过,咨询过许多专业人士的意见,把人家的建议和指导,联系方式……拿小本本记下。
种药讲究产量,赚不赚钱,赚的多少,除了当年药价大环境外,更重要的还是产量。而产量高低,如何提高产量,又跟温度、光照、湿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等多重因素有关。
徐璐一面请教专家,一面从省城新华书店买了一整套的专业书籍回来,光笔记就做了满满一本。
她二十年的人生里,还从没这么兴奋、努力过。
买回来的草药种子,按照黄药师教的,先用温水泡过,再撒上专用的肥料和农药,埋在土里,上头盖上稻草,每天太阳最辣的时候撒一层薄薄的水。太阳落山再加一层稻草,免得把种子冻坏。
那可是比稻谷和包谷都金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