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里, 孙氏从宜春殿回到自己房中, 在窗边静静坐了许久, 回忆从前的自己是什么样。
——其实也才过了大半年而已, 但她已基本记不得初入东宫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
那时候她心气儿很高,觉得自己凭着这样的家世总归是能得宠的。她没把一同入选的最出挑的祝氏放在眼里过,甚至也没把盛宠不衰的楚氏当回事。
就连对太子妃,她也不过是表面恭顺。
可后来呢?现实让她觉得当初的自己就是个傻子。
她设想过无数博得太子喜欢的方法, 也设想过无数与太子初见的画面,进了东宫后她却发现那一切都不过是想象而已。但凡太子不想见她,她就连太子的影子都见不着,有再多的“方法”都无用武之地。
那时太子妃告诫她不要走陶氏的老路,她听了, 因为她也觉得陶氏的手段蠢得很。
但后来,这种“听话”渐渐的成了一种意难平, 她开始不停地设想如若自己当初没听太子妃的,铤而走险地用一用那些蠢笨的争宠手段, 情形会不会也比现在更好一点?
不过, 这也就是在钻牛角尖时想上一想, 她心里到底还是无比清楚, 那样的手段当真是行不通的。
她已见识到了楚侧妃的地位有多么稳固。
最初闹鬼的那些事是家里给她出的主意,意在让太子不得不疏远侧妃, 让她有一些机会。但没想到, 太子不仅完全对侧妃陷害陶氏的传言充耳不闻, 就连钦天监出马说侧妃不祥太子都毫不在意。
东宫一切如常, 该见不着太子的人还是见不着。
孙氏觉得,家里应该对她挺失望的。
至于后来这些事如何与朝堂愈发地牵扯不清、又为什么会一步步闹到了今天的地步,对孙氏而言也很意外。她想,或许是事情有些超脱了家里的掌控,也或者是家里原就有这样的打算,只不过没有告诉她罢了。
——头一种猜测令她心惊,而后一种,更令她寝食难安。
直至家中要送人给安和公主作伴的信送到手里时,孙氏才又松了口气。
这样看来,家里大约是想与太子搭一搭关系了,这样至少在将来的许多时日里都还用得上她,她还没有成为一颗弃子。
前些日子,她是真怕家里已放弃了她。若是那样,有朝一日太子查明了闹鬼的原委,即便要赐死她,家里大概都不会管。
她一度有些羡慕进了睦亲王府的堂妹来着。家里与睦亲王府的私交她知道一点,那一步棋虽险,但只要赢了,那位堂妹便有一世荣华。
好在眼下还有转圜的余地,家里想与太子搭关系,她便尽心尽力的办事,争宠什么的姑且顾不上了。
孙氏于是铺纸研墨,一笔笔地给家里写了封回信,道太子妃已允了给安和公主选玩伴之事,让家里尽快挑好适龄的女孩送进来。
.
毓仁园,四皇子沈易听到太子的吩咐,立即从东宫调了侍卫,日夜兼程地赶了过去。同时他也听说六弟也同样得了旨,太子安排了不少人在东宫内外,严查进出东宫的人。
这一看就是有什么事。沈易进了园子后连歇都顾不上歇就去见了太子,太子将孙家送到楚怡那里的帖子递给他,沈易锁着眉头看了一遍,一时不解其意。
“你说孙家会不会是在给我下套?”太子一哂,“这封是递到侧妃那里的,云良娣也收到了。”
沈易恍悟:“您是怕他们里通外合……”
沈晰点头。
就像楚怡说的,前朝都掐成这样了,睦亲王至少在明面上看起来夺位有望,孙家怎么可能挑这个时候向他示好?而且就算他不知睦亲王与孙家的关系,此时与这样的势力结党也很容易触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