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门入了皇宫,虽有太宗皇帝手谕,也例行层层守卫盘查,看着足有几人高,又一眼看不到边的皇城墙,禅机没有任何想法,卫兵与城墙在他眼中日空无一物。
玄隐大师对禅机这种淡然的反应很满意,古井无波,处变不惊是佛家心境中最重要的。
出家人简朴,玄隐大师又严于律己,不喜坐轿。这一路就走了很长的距离才到御书房。
太宗此时在御书房内,正盯着墙上的一幅字看着入神,玄隐大师与禅机就立在门外等候。良久,太宗问。
贵喜:“什么时辰了?”
贵喜答:“回大家,已是申时。”
“大家.....”
“讲”
“大家,大钟寺的玄隐法师到了。”
“嗯?到了多久?人在何处?”
“大家,玄隐法师和他的一个弟子,于一个时辰之前在御书房外等候。”
太宗听了很高兴,快速走出御书房,推开房门,看见玄隐大师和禅机,仍站立远处未动。
太宗说:“朕不知大师早已到此,圣人怎可立于门前,此乃朕失礼之处,大师快请进。”
旁观者清,太宗维护皇权至上,玄隐法师虽被称为“圣人”,也不能超越,不是说让你免跪行僧礼即可就真的能让你舒舒服服的接受,你来了皇帝就得马上接见你,那不显得有失君威?但是表面又做得挑不出一点毛病,因为人家是明君!
再说,再皇权至上年代,除了龙椅上那位敢称圣人,凡间俗子谁敢以圣人自居?那可是要脑袋的事。
太宗和玄隐讨论了佛法很久,不知不觉已是两个时辰过去,此刻戌时天色已暗。玄隐师徒二人不便再久留,便请离去。
出门时长孙皇后带着明阳公主正在门外等候。
“臣妾听闻陛下与高僧论佛法不敢钱来打扰,只是明阳非要闹着想一睹高僧法相,十七虽心向佛法是善根,可一国公主如此任性总是不合规矩,故臣妾带她在门外等候,请陛下降罪。”
太宗一直对明阳年幼时失去生母之事略感愧疚,好在长孙皇后对她视如己出。太宗本来对长孙皇后就很尊重信任,见明阳在她宫中不仅没受委屈反而比长孙亲生的儿女更加溺爱,不由得对长孙更加赞赏。
加上明阳公主慧根早生,年仅七岁习诗书便过目不忘。除此之外,明阳的性格还很不拘一格,胆大心细干脆果断,毫不拖泥带水。尤其太宗不禁感慨:“这聪慧与果断像朕的女儿!”
太宗对这明阳本就喜爱,明阳也很讨这位皇帝欢心,太宗喜欢佛法,明阳便要去聆听佛法,太宗论道,她便努力的去学《道德经》,太宗偶尔书写墨宝,明阳吵着闹着要为父皇研墨……
故太宗亦深知明阳的性子,长孙更不会说谎,定是这明阳自己闹着要来。
明阳见太宗出来先行了礼:“明阳见过父皇。”
又看了旁边的玄隐法师施了一礼:“明阳见过玄隐法师。”
玄隐法师还了僧礼对太宗说:“公主果然惠根深厚”这一句话说的太宗心中更是添了几分好感。
“这位小僧可是法师高徒?你法号如何称呼?”明阳看着禅机问道。
禅机不卑不亢地回答:“回公主问话,小僧禅机。只是住持众多弟子之中一个,不敢称高徒。”
“父皇,儿臣最近也在学习佛法,听闻佛法可使人远离愚钝,并增加自己的慈悲之心。父皇下次可否允许儿臣旁听?”
太宗听在耳里只觉这明阳如此懂事,真是可惜了身为女子。从那以后便更加宠爱。每每玄隐法师来与太宗论佛理之时,明阳都在屏风后面认真聆听。
一转眼明阳十四岁了,到了嫁娶年龄。太宗即便再宠明阳也难逃帝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