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 黛安娜现在正处在一个资本积累时期。
小说的出版让她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运用这笔钱她开始为自己积攒资本,在八七年的股灾中狠狠的赚了一笔。考虑到股灾之后产业的恢复, 她又用这笔赚到的钱抄底买入了一些公司的股份——股灾发生之前她那几百万想要入场是真的不够看。借着这个机会她成为了一些未来发展优良的企业的股东。
但是这些对于她想要做的事情来说并不够, 就算是这些股份以后升值了, 可是她持有的份额并不够多, 几千万的资金, 很可能一部电影就给砸没了,更不用说她身后还有个无底洞一样的研究所,当搞科研不用钱吗?
美国的药物为什么卖的那么贵?还不是初始研发资金的原因?一种能够上市的药物的诞生背后往往是几亿几十亿资金的砸进去, 药不卖的贵一点儿怎么回本赚钱?就算是能够靠着股市收割一把, 可是也得考虑到北美的股市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 这种实业的股票很难在涨到一个数字之后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所以药价高是必然的事情。
而黛安娜自己的那个研究所, 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只往里面砸钱,没看见什么产出的吃钱机器。现在规模小, 吞掉的资金少她还能顶得住,可是想要出成果的话, 就那么小猫三两只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扩大队伍, 而扩大队伍就要砸钱,事情就又回到了原点。
做一个投机者, 在金融市场上面掠夺足够的资金, 然后投入到实业当中, 进而用实业产生的利润来反哺这个吃金大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所以黛安娜才会直接十年之内都不会考虑《秘密花园》的电影化,而是将主意打到了小成本电影制作上面,一方面积累经验,一方面也是积攒足够的资本,在好莱坞站稳脚步。
太心急了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尤其是在好莱坞这个资本运行已经十分成熟的市场里面,蛋糕已经被瓜分殆尽,即使是想要分得一点儿食物残渣也是交学费的,没有人能够一点儿代价都不付就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
只不过这个代价有时候是金钱,有时候是别的。就像是《纽约情缘》,按照罗伯特·唐尼这个资深编剧跟导演的话来说,这个剧本或许在写作能力上面有所欠缺,但是在内容上面却非常出色。它融合了很多时下流行的元素跟观众们喜欢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些融合并不是像拼盘一样的让人觉得壁垒分明,而是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一切的发生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又逻辑清楚,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能吸引足够的目光。
“这个剧本很有意思,往浅了的方面拍就是一部出色的小妞电影,往深里面拍也能拍出社会的折射跟人生的无奈,无论是哪个方向都能走出一条路来,编剧真是个人才。”
这是梅尔·吉布森当初评价《纽约情缘》的话语,也是因为这点他才会想要将故事给改编成为自己的冲奥作品,因为这个剧本确实是很有意思,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的话,有着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则重点而已。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编剧不一定会导,但是导演一定会编!甚至不只是会编,导演对于一个剧组的其他工种不说彻底的掌握,但是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了解的,要不然拍个电影连灯光跟色彩都搞不明白还拍什么电影?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吗?
所以总说独立制片出人才,因为独立电影穷啊,导演也管得多,甚至有的电影投资都是导演东拉西扯了好几年才拉来的,仅仅是够那些胶片的费用而已,这么一来可不就是得亲身上阵了吗?
梅尔·吉布森也是这样,即使是他现在未必就想到了以后要往导演这条路上面走,可是他的专业素养已经初步显现了出来——对于剧本的审美能力,还是从导演角度来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