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打猪草说难不难,不过要打满一整筐也不容易。
等王香芹背着打好的猪草从山上下来时,已经快晌午时分了。
从山坡上往村子里看,不少人家的炊烟都升起来了,王香芹赶紧加快了脚步,往村里走去。她上山那会儿,天色还早得很,路上也没多少人,这会儿人倒是多了起来,有些蹲在村道上捧着碗吃饭,有些则站在墙根处跟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家常。
见王香芹低着头走过来,就有人拿胳膊肘捅了下旁边的人:“看,那不是王家大闺女?”
“是啊,她这会儿已经是朱老二家的四儿媳了。你说,天老爷这不是爱捉弄人吗?搁早先,谁想得到呢?”
“想到啥?你可得了吧,人家朱老二家也不差,家里人多田也多,要不是还供着个读书人,日子比咱们几家可红火太多了。”
这话倒是在理。
要真论家底的话,老朱家可以说是村子里数得上号的殷实人家了。他们家光水田就有二十亩,还有十来亩的旱地。要是别家有那么多地,少不得要赁出去多半,虽说这样一来还是能收租子,可哪有自己种来得划算?老朱家男丁多,除了最小的六郎外,各个都是庄稼把式,不单把那么多田都侍弄得妥妥当当,还有俩儿子常年在镇上做工赚钱,按说这日子应该是过得很滋润的。
可老朱家那头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供出个读书人来。早先,朱六郎还小的时候,是去邻村跟着老秀才念的书,每月送点米粮蔬菜,逢年过节再拎一篮蛋、提块肉啥的去,其实也不费多少钱。可自打两年前,朱六郎考上了童生后,就被送去了镇上念学塾。
去镇上念书,开销可大了。不单按月要交束脩,三节两寿的礼物也少不得。再说镇上离村里到底还是有段距离的,偶尔买个东西当然是早去晚归的,可要念书的话,每日往返也太折腾人了。朱六郎是住在学塾里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钱。
村人们说的这些个事儿,王香芹其实都是知晓的。
早在今年开春那会儿,两家开始说亲时,王家这边就仔仔细细的打听过了。最初,王家还有些犹豫,这嫁闺女,最担心的就是碰上偏心眼儿的婆婆,要是偏的自己这房倒没啥,一旦偏向别个兄弟,往后的日子想也知道是啥滋味。可王香椿的懒馋是出了名的,蒙蒙外村人倒也罢了,在本村谁还不知道谁呢?偏王家父母又舍不得将小闺女也远远的嫁了,想着老朱家别的都尚可,就索性一咬牙,答应了这桩亲事。
答应是答应了,就是没忍住在背后多嘀咕了两句,因为不好当着王香椿的面说她未来婆家的坏话,这些话倒是都入了王香芹的耳朵。
那时,谁又能想到,最终嫁到了老朱家的,竟然会是王香芹呢?
对于王香芹来说,这样也不坏,起码没叫她两眼一抹黑的嫁人。
王香芹理解村人包括她娘的担心,其实那些人也不是看不起读书人,而是觉得朱六郎不是块读书的料。道理也简单,就朱家那哥几个,一个两个的都是光有一把子傻力气的。要是下地干活,有力气当然是好事,可在读书上,力气可帮不上什么忙。
朱六郎看着是不如他几个哥哥那么大块头,可也比一般的读书人壮硕多了。而且他确实也不聪明,跟着邻村的老秀才念了十几年的书,才勉勉强强的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了村人口中的童生。
其实,所谓的童生,与其说是功名,不如说是个资格。读书人只有通过了童生试后,才拥有参加院试的资格,也就是俗称的考秀才。
朱六郎是两年前考上的童生,同年考秀才落榜后,就进了镇上的学塾,可惜次年还是落了榜。再就是要看今年的了,具体开考的时间王香芹也不太清楚,主要是原主并不关注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