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年华也永远地随着那个陈旧的海城,停留在了二十多岁,停留在了民国八年。”
“二十多岁的年纪,你们或许还在读大学,读研究生,或者刚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但他们却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为了守护家国而奉献出生命。而那个年代,和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些有名,有些无名。”
老先生的声音变得低哑,似包含沉痛。
“这场战役是非常残酷的。”
“当时的东洋人刚刚占领了青州,不顾欧洲国家的劝阻,执意南下,连破金陵、苏杭,于民国八年的除夕前,抵达了海城。”
“楚云声和郁镜之对东洋人的南下早有预料,提前做出了许多准备,包括但不仅限于迁移民众进租界,布置防线,支援金陵,联络外援等等。也正是这些准备,才让海城拥有了死守三十六天不破的奇迹。”
“这是基础。”
“此外,这两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海城军民上下展现出的团结的力量,也是奇迹达成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黑板内嵌的大屏幕里,播出了一张张照片,大多是郁镜之和楚云声两人的独照和合照。
有些是在海城前线的,有些是在公馆内的,有些是在繁华街道上的,也有些是舞厅、俱乐部、马场,或是某场宴会。还有些是看起来更为年轻的,站在码头的轮船前,站在火车站前,学生打扮,面容青涩。
照片是从后往前放的,那两张面孔从灰头土脸,沉凝成熟,到意气风发,年少轻狂,就好似一个将死之人,在进行着他这一生的走马灯,令人莫名叹息,心有酸涩。
“历史上,对郁镜之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有些学者认为他是改过自新的刽子手,也有学者说他是自始至终的英雄。而楚云声的资料,则比较少,他和郁镜之这样的海城风云人物不同,他非常低调,也非常神秘,更因一本赠送给方既明先生的图纸手稿,被许多网友戏称为穿越第一人。”
“在当时,几乎没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们死守海城的决定,甚至有报纸批评他们在做无谓的牺牲与消耗,那些物资如果不运往海城,将会救活成千上百名乞丐,那些枪支弹药如果不浪费在海城,将能完整地支持一场激烈的小规模的战争。”
“死守海城的第七天,东洋军就迈过了铁路沿线,夺下了大半个闸北。”
“得到这个消息,原本走在半路,赶来支援的郁镜之的旧友,南方军阀裘洪光,当天便率军掉头返回。他认为战争的结果已是无法改变,给郁镜之连拍了五封电报,劝他放弃海城。”
“死守海城的第十三天,东洋人截断了海城的陆上、海上的所有进出路线,彻底围城。”
“第十五天,东洋向海城租界提出,以某些利益交换海城的非租界居民,想以此为人质,胁迫并震慑海城。英法动摇。之后连续三天,租界发生爆炸案与十多起刺杀案,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十二天,东洋人的东北援军到达,全力攻城,郁镜之于前线中枪,昏迷不醒,楚云声接过战事指挥权。”
“第二十八天,赣北省军阀高澜于海城西南发动进攻,协助东洋军,当晚,赣北军中发生哗变,高澜被刺身死,赣北军临阵倒戈,偷袭东洋军,阻截东洋的物资运输,后入海城,编入海城军队。”
“第三十天,海城储备物资即将耗尽,外界运输线被切断,租界拒绝支援。海城军队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
“第三十三天,东洋军发动最后的总攻,海城军队死战。”
“第三十六天……城破。”
教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原本播放着照片的屏幕出现了黑白的影像。
那些被摄影机拍摄记录下的画面零碎模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