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在账目上做的手脚。
此外还有许多不易察觉的,除了账本,就还要考虑他们的生平以及为官多年的政绩,包括中间可能接触到了什么官员,拔出萝卜带出泥,品行高洁的官员可能独来独往,但贪官污吏一般都是一连串的。
大理寺这边的动静不小,何况其中还涉及了硕亲王和席瑜,朝堂百官自然很快就嗅到了风声,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了疑问。账册名单是由沐彦卿带回京城的,李京尧知,盛德帝知,其他皆不知道,一时之间质疑者也不少。
盛德帝也没有说清道明的意思,直接轻描淡写的描述成例行公事核查江南官员,被监拘的官员大都是品行有失,为官不正。至于满朝文武私下里知道了什么消息,盛德帝并不关心。
总之,皇帝亲下命令核查官员政绩是符合陈朝律令的。虽然为了评判哪位官员是否有资格晋升,每年朝廷都会派出专门的人力物力去核查该名官员的政绩,但这到底都是例行公事,真正因政绩不合格而被涮下去的官员寥寥无几。
有公事公办就有私法私情,在万千官员中当然也有被上封特别看好或者是家世特别出众的,他们不可能和其他人一样在穷乡僻壤老老实实待上三年,三年后晋级可能还要去另一个山沟三年,这样的情况下家里人肯定就要想方设法的捞人了。
这在真正的上位者看来自然是不可取的,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律令规定如若哪位官员的晋升速度引发上面怀疑就可报请皇帝,皇帝可驳回,也可派专人去核查他的政绩是否属实。
不过像现在这样核查一个地区诸多官员,还是陈朝立朝以来的第一次,朝中自然不乏有有意见的官员,他们认为这样太过兴师动众。
不过最后都被盛德以江南富庶,官员易钻空子为由驳回了。
这个理由让文武百官无从反驳,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清楚盛德帝心意已决。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之前确与江南官员确有牵扯,现在也不敢真意发声,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不要牵连到自己。
其中就包括硕亲王,案子到手上几日,前几日硕亲王志气满满,现在却如打霜的茄子一样,整个人都蔫了。硕亲王心中纠结,现在他发现这案子实在难办。
本来盛德帝把他和席瑜混为一谈,他就觉得父皇可能有其他的想法,他总担心与那个位子有关。没想到没几日就发现此案中还涉及了一些一直支持他的官员,这些年来他从支持者身上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一想到自己之前收到的孝敬可能就来自金陵,心就惶恐不安。但是不管如何,这个案子他非赢不可,为了彻底赌赢席瑜,硕亲王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日夜不歇的和幕僚商量对策。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支持盛德帝这个决定,江南地处肥沃的长江下游平原,临江临海,商业和农业较之其他地方都要先进很多,然因为两江总督李京尧的拦护,整个两江地区这些年来并没有为国库做出多少贡献,就是税收也只与其他地方持平,这对其他地方来说可算不上公平。
不管怎么说,盛德帝已经下了命令,这个案子变得名正言顺,盛德帝本身也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这道圣旨就是示威,这些年来盛德帝一直把江南当做自己心中的一根刺,时时都忍不住把它连根拔起,现在终究是得来了一个机会。
这道圣旨颁布没多久,硕亲王就亲来质问席瑜为何如此,难道不怕打草惊蛇,还兀自言明此案是他们两人联手,行动之前希望都能知会对方一下。
席瑜自然是不可能温眼轻声与硕亲王仔细解释的,只笑着把两人的关系重申了一边,硕亲王气急离开
沐彦卿自始至终都没有插话,人家兄弟兄友弟恭,他还是不上去锦上添花了。至于硕亲王说的事儿,沐彦卿并不认同,盛德帝明令禁止之下,李京尧多半是不会有大动作的,除非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