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可文宁没在国内,经常看得云里雾里,看不懂,而国外的电影,大哥不太愿意给他放。
大哥从小跟着文父身边,年纪虽然轻,但做派很老,他认为文家虽然现在在国外,但根基还是在中国的,他们骨子里淌的是中国人的血,如果连文化都丢掉,那么文家就只是普通的黄皮白心,家族传承也一并没了。
一个失去自身文化和历史的家族,跟暴发户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暴发户,至少暴发户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过去在哪。
所以文父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严格,他不信奉快乐教育那一套,只看国外精英阶层就知道,他们本国人其实也不信,精英的孩子,从小也得送入私立学校,被各种课业轰炸,毕业后大多数不是进入政界,就是走进华尔街。
文家能有今天,能一直屹立不倒,跟严格的教育脱不开关系,孩子的童年就理所当然的被牺牲了,文宁的大哥变得少年老成,二哥变得反叛,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间才回家,文宁则乖巧的像是没有脾气。
文宁小的时候没怎么接触过外界,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怎么样一个高压的环境下。
那天大哥给他放电影的时候随手拿了张碟片,估计大哥自己也不知道是谁演的。
陆焕生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杀人犯的儿子,在那个年代,一家人出点事,整个县城的人都能知道,父亲被抓走的那天,他母亲自杀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儿子。
那个时候还没有义务教育,拿不出读书的钱,陆焕生饰演的主角为了有口饭吃,只能辍学去打工,但他找不到正经工作,因为他是杀人犯的儿子。
电影里的陆焕生永远穿着不怎么合身的衣服,电影的色调也都是黯淡阴沉的。
他游离在社会边缘,是个不受重视,受人唾弃,没有未来的边缘人,他能接触到的人,不是在车站门口摆地摊的,就是坐在破旧的理发店里出卖|身体的妓|女。
电影的最后,陆焕生饰演的角色也自杀了。
他站在母亲跳楼的地方,跟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道别。
那一幕是整部电影的高|潮,文宁一边看,眼泪就一直不停顿的留下来,虽然那时候的他还不太能明白电影表达的是什么,也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他被陆焕生的演技带进了故事里,陆焕生的角色从头到尾都没有哭过。
但角色的眼泪,都被文宁这个观众流光了。
从那一刻起,文宁就成了陆焕生的忠实粉丝。
虽然大哥一再跟他说,演员是演员,角色是角色,电影里的角色什么样,不代表演员是什么样,可文宁就是一头扎进了名为陆焕生的世界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追星就是文宁在繁重紧张生活中唯一的调味剂,陆焕生就是他课余时间唯一亮点。
他还悄悄给陆焕生打过电话,用的是妈妈的手机,他妈妈的手机里有陆焕生的私人号。
他那时候还没满九岁,也还没有去国内的论坛了解过追星的规则,被秦瑶发现之后,还被批评过。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因为喜爱角色给演员打电话,那演员还有自己的私生活可言吗?”妈妈难得表情那么严肃,“不能因为你的喜好给别人添麻烦,你喜欢他,就多买几张电影票,多看几次电影,而不是去打扰他的生活,明白吗?”
“宁宁,一个人要成长,就要先学会约束自己行为,尊重别人的隐私。 ”
文宁当时只觉得委屈,他不懂这些,但既然妈妈这么说了,他就不会再那么做。
所以他从那以后就再也没给陆焕生打过电话,只给陆焕生寄明信片,明信片也是寄到公司,后来陆焕生换了公司,换到鼎华,他还是会寄,只是陆焕生的人气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火,想来他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