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这天下午, 村长将石台村中的男人都召集到了一起,和他们说起明年种红薯的安排。
一些人听说周围的石岭村石磨村等五个村落,前半年会和他们一起种植红薯卖给朝廷, 等到后半年的时候就允许他们自由买卖,赵疏桐还会把当初献给皇上的美食册子给他们抄写一份,让他们经营赚钱, 心中再无怨言。
这些人早就眼馋当初赵疏桐请皇上吃的红薯美食, 但之前红薯用来种植都还不够,没人舍得吃, 赵疏桐又住在京城不回村子,他们就是想开口要也没有办法。
如今美食方法是用自己的劳力还有损失的金钱换来的,他们拿着倒是心安理得了。
有几个仍然不同意的人, 被村长给压了下来。
种红薯卖给朝廷这件事,在当初赵老汉提的时候,村子里没有人说不同意。既然大家之前都默认了这件事,那这就是整个村子的事。当初,这几家人知道朝廷愿意买他们的红薯也没说不参加不要赵疏桐的红薯育苗,如今有商人花了更高的价钱来收红薯就想卖给商人,实在是不知羞耻。他们之中要是有人真敢做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 村长决定把人给逐出石台村。
财帛动人心的时候, 只有让他们不敢冒一丝风险的处罚,才能把人压制住。
村长的话一出,这下子那几家人也不敢再闹了。
他们之所以不同意, 无非是对赵疏桐的补偿不满意,想让赵疏桐多给一些补偿。
若是现在将红薯卖给商人, 他们一亩地能赚四五十两, 就算是一锤子买卖, 家中有个四五亩地,就能净赚两三百两的银子,够他们富足生活十来年了,而且来钱的速度也要比他们得了美食法子辛苦积攒快。
眼见再闹下去不仅好处得不到,甚至可能还会被赶出村子。到时候他们就算赚到钱了,无依无靠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哪里还有命花。
赵疏桐在一旁静静听着村长安排动员这些村民。
将各人的反应收在眼底,他发现这些贪心不足的人中,大部分人的家眷都曾去为难过裴栖,有想和裴栖要东西的,还要想往他们家里送人的。赵疏桐将这些人一一记在了心里面,打定主意将来要远着他们。有了好处的事情,也要尽量避开这些人。
赵疏桐认为能给皇帝献红薯,其实还是石台村占了便宜。
朝廷不缺石台村这样的村子给种红薯。当初西北各省每省发下去一千斤的红薯育苗,两千斤留在京城的皇庄种植。根据气候不同,西北那边种了一季,京城勉强种了两季,第二季也是因为受了寒的缘故收成不是很好,但现在朝廷手中已经有几十万斤红薯,虽然这些东西远不足以解决西北四个省现存的六百万人口口粮问题,但已经可以给其中几万人提供育苗的红薯。红薯产量高,岳父又告诉他,西北那边传来的消息说今年冬天那边下了两场雪,钦天监预测说西北的旱情已经结束百姓今年就可以正常种植庄稼了,只要两年的时间大齐就不会再缺红薯了。
若是要选择民间帮忙种植红薯,是真不缺石台村这一个村子的。
岳父当初牵这个线,是因为现在民间只有石台村有红薯可以育苗。还有为了安抚住因为西北事情焦躁的想搞祥瑞的皇帝,皇帝当初搞了个天赐红薯和中宫怀孕这样双喜临门的事情,各地的官员纷纷上折子夸赞他,把他夸的都快和秦始皇肩并肩了。皇帝就有些飘了,还想搞祥瑞。
裴侍郎那段时间经常在皇上跟前行走,洞察了皇上的几分心思,怕皇帝把主意打到红薯娘娘栖栖身上,就劝阻了他。为了让皇帝看到官民一起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景象,一边忽悠他爹,一边向皇帝说石台村村民愿意为皇帝陛下分忧,替皇帝种红薯。然后皇帝说不能白要百姓的东西让百姓出白工,朝廷出钱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