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山小学坐落在丁字路口,正南方向零零落落开了十几家小餐馆,姜忘闲着也是闲着,接小朋友的工夫按着顺时针一家家吃过去,时间一长后面的厨子还会主动打招呼。
“姜哥!今儿店里的黄骨鱼可新鲜了,来尝尝啊?”
“还没排到呢,不急。”
姜忘把这条街当食堂吃,小孩跟着下了几天馆子就觉得腻味,兴致勃勃回家煮泡面。
男人也不多管他,自顾自继续对比豌杂面和炸酱面的口感。
胡婶面店瞧着铺子不大,里头六张桌子放满凳子快摞到天花板,到饭点时生意不是一般的好。
毕竟前后三条街里,只有她家的面是用鸭蛋黄配小麦粉手打上劲,凌晨三点就支着夜灯吹风抖干,力保入口弹牙。
牛骨汤熬得浓白奶香,小葱熬出油来临头一浇,更是说不出的香。
姜忘吩咐几个伙计去处理跨城业务,提前半个钟头过来吃面。
凳子还没坐热,窗外有人敲敲窗户。
“好巧。”季临秋打了个招呼,侧脸隔着低清晰度的钴蓝玻璃窗,竟显得有几分港风俊色。
姜忘略有些诧异,见季老师走进来坐在他对面,不太自在地笑了下。
“这家店味道一般,时间也还早,要不季老师换个地方尝尝?”
“前两天还说欠我一顿饭,今天连牛肉面都舍不得请了?”季临秋目光在他脸上停留几秒,似是审视又像调笑:“放心,也就再点锅九天翅日本鲍,姜先生豪爽,肯定不会拒绝我。”
说来奇怪,平日店里都有好几个老客光顾,不吃饭也打牌聊天捧捧场,今天店里空空荡荡,只有角落坐了两老头在闷头吃盖浇面,旁边摆了个破旧的帆布包。
老板娘不在柜台前,伙计点完单匆匆去了后厨,都不肯出来倒茶。
姜忘眸色微变,还想找由头开口赶人,门口已传来尖锐的刹车声。
来不及了。
三辆奥拓把店门口前后通路堵死,十几个社会青年下车涌入店里,外头还有人拿U型锁封门。
咔哒一声,彻底锁死。
季临秋扫一眼门外,自顾自给姜忘倒茶。
“姜先生像是外地人,喝过这里的山茶么?”他仿佛没看见包围过来的街痞,轻抿一口道:“我们这儿的土话叫这种茶三皮罐,听着鄙陋,其实泡的是泰山海棠,香气很独。”
姜忘接了他递的茶,目光里多了几分审视。
“你不害怕?”
“怕什么?”季临秋扬首环视,看得很慢:“巧了,这里头还有三个是我教过的学生。”
“夏朋,冯赵洋,李海,现在应该在读初二和初三,对吗?”
被点名的三人一脸菜色,不自然地别开头。
姜忘忽然意识到季临秋今天是特意过来找他,一时间没有想通缘由,只屏了气息打量这些个混子。
里外一共十二个人,四个高中生,五个初中生,头目模样的不超过二十四岁。
“姜忘是吧。”社会哥抽了一口九五至尊,跟加湿器一样鼻孔嘴巴一块喷烟:“你挺能啊。”
“敢搞我的人,”他冷笑一声,又抽一口继续鼻孔喷烟:“今天不跪下来叫我一声爷爷,今天别想全头全尾的走出这家店。”
“是全须全尾。”季临秋和缓纠正:“在北京俚语里,最后两个字该读yier,你不会说儿化音吧。”
几个高中生面面相觑,姜忘露出好奇神情。
社会哥装逼装一半当众出糗,气得吊着眉毛骂人:“踏马的这老师哪位?谁踏马放了个老师进来?!”
负责盯梢的小混混慌乱道:“他突然就走过来了,我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