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的喜事, 并没有冲淡朝堂上的波诡云谲,甚至因为傅显状告吏部一案查得越深,气氛越发紧张。
刑部议事厅里, 吏胥守着议事厅的大门,窗门尽开着, 主事吏官全在议事厅里坐着。
吏部一案,查了有小半个月, 此案事关重大,整个刑部几乎把其他案子都搁置了,全都来查这个案子了,连集中议事都议了三四轮,今日终于要收尾了, 不说旁人, 就是跟着前尚书周桓熬过来,最经得起折腾的齐直,都有点“终于结束”了的感觉。
排在最末的主事禀告完毕,坐了下来,议事厅里不自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抬起头, 望向上首的陆则。
距前尚书周桓入狱也不过几个月,刑部众人俨然已经习惯新上司的作风,朝堂就是如此,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但凭你多有本事, 都别觉得, 某个位置离了你, 便不成了。
陆则却并不说什么, 只点点头,“此案暂时查到这里,待我进宫禀明陛下。明日休沐,你们不必过来,后日起,七日之内,将之前挤压的案子审完。”
众人听了,都不免松了口气。好歹是得了一日喘息的机会。
众人三三两两退去,等众人散去,齐直才上前一步,陆则朝他淡淡颔首,“进宫。”
齐直赶忙追上,二人虽没敲锣打鼓,但他们进宫的消息,却一下子不胫而走了,最近朝中被人盯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他们刑部的大门了,要不是因刑部大牢常常会关押囚犯,不少都是穷凶极恶之徒,刑部的守卫一贯比其它地方森严,只怕连墙都要被翻烂了。
陆则刚踏上御道,便听后头传来一声“陆大人”留步。
他倒也不装聋作哑,大大方方回头,叫住他的不是旁人,正是都察院的谢纪和大理寺的文选清。
“谢大人、文大人。”陆则客客气气颔首。他是晚辈,不管官职高低,总该客气些。
谢纪连招呼都不和他打,眼睛牢牢盯着齐直手里抱着的木匣子上,齐直被他盯得下意识往怀里踹了踹,生怕这左都御史连身份都不顾,直接上手抢了。
当然,谢纪怎么也当了几十年的官了,不至于如此。
一行人到了偏殿外,御前太监进殿通传,不多时便出来了,高长海朝几位大人行过礼,才看向陆则,“陆大人,陛下诏您入内。”
陆则颔首,接过齐直手中的匣子,施施然进殿,先磕头行礼,“微臣叩见陛下。”
宣帝揉了揉眉心,声音有些低,“平身。可是吏部那个案子有结果了?”
陆则颔首应是,高长海接过他手中的匣子,捧到皇帝面前。皇帝自没有功夫细细看,只翻了最上面的折子,起初脸色还只寻常,越往后看,脸色越发难看。
宣帝不管事不错,但那不代表他不在乎江山,不过是觉得内有张元等忠臣,外有卫国公镇守边关,又有胡庸这个忠仆,哪怕他不管事,也出不了什么乱子。他不是个有野心的皇帝,也许是因为自小身体孱弱的缘故,比起身强体壮的先帝,他更多的是个守成的皇帝。
也正因为他的守成,朝局得以前所未有的稳定。
先帝在时,刘皇室和卫国公府之间,几乎是争锋相对。而先帝去后,两者则维持了表明的君臣相和,这其中固然有永嘉公主下嫁,陆则出生并平安长大的缘故,但也和宣帝偏仁弱的性情,离不了关系。
哪怕是以“骂皇帝”为己任的都察院,多年来,骂的也是宣帝宠信胡庸,以及他沉溺于访仙问道。
至少从表面上看,他不是个挑得出很多错处的皇帝。
“吏部二百零四人,卷入其中者,一百零七人……每逢功考之月,述职文书以万计,运入吏部,六品以下外官,皆贿赂成风,少则数百,多则千两,夹于文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