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先知先觉的引导方向,总比一头雾水的要好。
不能立刻拿出成果来,早几年开始努力也好。
海船已经派出去了,能找到什么全凭运气。
当然,应千云也下了死命令,除了她要求带回来的东西,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准带回来。
外来入侵物种这个话题在现代都无解。
毕竟不是什么东西都和小龙虾以及牛蛙一样好吃的。
现有的品种开始好好培育。
杂交水稻……这个……这个有亿点难度。
不过良种培育,多样化,品种嫁接,人造肥料的制作等等,还是能进行的。
杨珩主要负责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
一块块试验田有条不紊的进行组合列比。
应千云负责的是水泥制作。
就是叶淮书嘴里的化岩泥。
只不过水泥这个名字一出来,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因为听起来不牢。
名不副实,贼不吉利。
完全不记得水泥学名全称的应千云:…………行吧,那就改。
改名字是容易,做出来却不容易。
若不是应千云的砸钱放羊政策,自家搞科研的庄子中,还是有一些半成品的。
他们都不一定相信最后的成果能如她所言。
成分: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
↑应千云只记得这个,可该放多少的配比,却不知道。
还有,她清楚的记得水泥必须把生料烧成熟料才能用。
否则还不如糯米水拌石灰(土法粘合剂)。
“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品,后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用途调整配方。”
应千云直接给了叶淮书一个大拇指,搞艺术的直觉就是准。
果然,搞研究这种事情,还是要有国家背景才行。
无论是材料还是工匠,精于此道的读书人等等。
承平帝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了最大支持。
比应千云派人随缘瞎弄要快得多。
“不过成本可真的是高啊。”
在现代社会,水泥那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和钢筋组合搭配,每两年就能给你一座钢铁森林。
可在古代,光是把石灰石磨成粉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了。
用在普通建筑上,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
而奢华型建筑,水泥又缺少美观性。
价格太过昂贵的话,很多大型工程也会用不起的。
“也不是没有优势。”
比如抗洪救灾,比如边防紧急工程。
比如铺路。
水泥路再贵,也比石板路便宜多了。
平整光滑结实,不扬尘的水泥路,更是黄土路无法比拟的。
物流速度本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的起点。
应千云的手拂过平坦的小腹。
也许等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能赶上第一条水泥路通路?
“价格贵的话,没有关系,大楚有钱人多,比如我家。”
叶家真的很有钱。
“朝廷缺钱,就找富家捐,尝到了甜头之后,后面有的是人挥着钱求修路。”
应千云刷得一下侧头,不可思议的看着叶淮书。
“嗯?”
“这简直不像是你说的话。”
你是谁啊,叶仙男。
你应该不是人间烟火,你应该飘在天上不落地才行。
这种……很俗的计谋类的话,竟然是你能说出来的?!
“如果这些年,我一点变化都没有,不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