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子不肯放权,就只能继续在政事上熬心血,身体每况愈下。
他又看不得皇长孙好,虽然不至于像是对待仇人似的对待儿子,却不许皇长孙触碰任何政务,甚至不许皇长孙去楚皇面前尽孝。
相比郁郁寡欢越发沉闷的皇长孙,反而与皇长孙的同龄的嘉王越发得意。
襄王、皇长孙、嘉王的年纪都差不多,也是同龄人中最得楚皇宠爱的小辈,再往下数,就是比他们小了一轮的灵云公主。
襄王长年在赵国停留,皇长孙被亲爹看着不许亲近祖父,恰逢灵云公主的长子生了场大病,灵云公主也顾不上楚皇。
以至于楚皇越来越偏爱经常陪伴他的嘉王,且毫不掩饰他的偏爱。
襄王发现楚京形势不对劲,立刻闭门不出。
他可不敢在几乎要咽气的老太子面前转悠。
万一老太子看见他,突然又想起当年的小心眼,直接气过去,他岂不是倒了大霉?
老太子薨逝前,嘉王的势头就有些挡不住意思。
他终于想到皇长孙是他的亲儿子,想为皇长孙铺路。
可惜已经晚了。
在楚皇心中,皇长孙只是个稍微特殊了点的孙子,甚至还不如虽然远在赵国不肯回楚京,却每旬都会让人送信回来的襄王。
老太子薨逝后,楚皇大恸。
很长的时间内,在没有政事的情况下,楚皇都只肯见嘉王、襄王和灵云公主。
襄王始终都记得他当年阴差阳错的坑了皇长孙。
他每次去见楚皇时,都会找借口带上皇长孙,还因此被嘉王敲打过。
襄王却不怕嘉王。
就算嘉王成为皇太子又怎么样。
难道成为皇太子,就敢违逆楚皇的意思对他动手?
就算嘉王登基,他也有好兄弟肃王做靠山,大不了携家带口的投奔好兄弟去,吃喝不愁总不是问题。
襄王却没有想到,人倒霉的时候,真的喝凉水都会塞牙。
他在嘉王身上栽了个大跟头。
嘉王将他的靠山掘了。
即使已经过了三年的时间,襄王却依旧想不通。
以楚国和赵国十余年的交情和正蜜里调油的关系,怎么会说掰就掰。
嘉王为了皇太子的位置愿意搏命,也就罢了。
那些因为嘉王和陈国达成共识而选择支持嘉王的朝臣们,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
襄王想不通,但是襄王很识时务。
身后的两座靠山只剩下一座,他当然要牢牢抱紧楚皇的大腿。
多年来,他与赵国皇室的亲密,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到,在楚国已经在赵国和陈国之间选择陈国的情况下,他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襄王夹尾巴夹的十分彻底,直接辞了宗人寺卿的职位,再也不理会皇长孙和嘉王之间的争夺。
皇长孙的脾气一如既往的温吞,发现襄王在疏远他,就从善如流的远离襄王。
偶尔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襄王悄悄说几句话的时候,也都是在感谢襄王从前的好意。
襄王非但没觉得欣慰,反而更可惜。
皇长孙多好啊,怎么就被老太子养废了!
就算因为弃赵选陈之事对嘉王升起再大的偏见,襄王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楚皇认真问他储君的最佳人选,他会选择嘉王。
皇长孙太温吞,压不住朝臣。
主弱臣强,实乃大忌。
襄王担心的没错。
兔子就是兔子,就算借赵国的东风,伪装成了豺狼,终究还是会被真豺狼撕碎。
襄王对皇长孙最大的善意,就是在嘉王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去求楚皇亲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