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抄的最开心的还不是他们家老四,而是抄了和珅家的嘉庆皇帝,康熙朝晚期贪官的确多,但是那些人加在一起,也没有一个和珅能敛财。
先放出去贪官敛财,再把贪官杀了抄家充公,这主意简直绝了。
太子殿下疯狂心动,但是也仅仅只是心动,丝毫不敢付诸行动,抄家的时候的确很爽,但是把贪官放出去,苦的可是被贪官搜刮欺辱的百姓。
那法子有伤天和,还是把精力放在振兴经济上为好。
山西商人能被封为皇商,其实和山西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北边是草原,南边是中原,这种交界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物品交换,自然而然,在别的地方的百姓只能地里刨食的时候,他们就懂得在草原和中原之间做生意。
早在春秋战国,三晋的百姓就很重视经商,三晋和秦国接壤,秦国苦寒,在当时的中原各国眼中和蛮夷无甚区别,但是和他们交易又比真正的蛮夷安全,怎么说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和戎狄等部落比起来,秦人好歹算得上是自己人。
两宋时朝廷积贫积弱,又丢了养马的马场,打仗离不得马,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买,山西地理位置好,又是边陲重地,早几百年就有和外族交易的榷场,草原和中原的贸易往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有位伟人说过,资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1】
这些商人也一样,宋辽西夏的关系不稳定,战战和和没个准头,关系好的时候就开榷场互市,关系不好的时候就关了,商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朝廷开设的合法榷场不能用,大不了就偷偷的买卖。
嗯,俗称走私。
商人要赚钱,朝廷也要赚钱,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很多时候朝廷对这种情况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还会官商合作各取所需。
明朝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安危,先后推行开中法和折色法,让山西商人的地位再次飞跃。
寻常人不乐意往边陲跑,做生意也只喜欢在繁华的地方做生意,山西商人不一样,山西本身就是边陲重镇,那儿就是他们自己家门口,这简直是位他们量身定制的大馅饼。
盐铁是国之命脉,贩卖私盐是死罪,但是开中法一出来,商人就能插手食盐生意,和天上掉馅饼也差不离了。
想贩盐需要盐引,两淮地区是食盐产地,但是盐引却在边陲地区的军队手中,为了保证九边重镇的物资运输,减轻朝廷的压力,商人想获得盐引,就得往边陲地区运送粮草。
盐引谁都想要,但是从南方往北方运粮食实在太麻烦,路途遥远不说,万一路上遇到劫匪山贼,人财两失才是最要命的,许多商人就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成功将东西送到边地,不得不放弃到嘴的肥肉。
但是这和山西商人没关系,山西本身就是边陲,他们只需要雇人开荒,在家门口种地然后把粮食送到旁边的军营就行,方便的不能再方便。
贩盐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贩卖私盐的刑罚那么重尚且拦不住前赴后继的私盐贩子,如今能得到朝廷的允许从这里分一杯羹,不掺一脚是傻子。
有明一代,两淮的盐商十有八九都是山西人。、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商人做事其实不讲究善恶,他们只在乎到手的银子有多少。
山西商人掌握了控制了食盐以及边军的粮食供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别的地方,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有什么卖什么,甚至号称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在大清还是后金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山西商人达成合作,蒙古人不善经商,他们女真人也不擅长经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