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
“好吧。”丫头不不愿的勉强答应下来,过去拉住兰兰瘦黑的手:“走吧姐姐,我们一起玩儿。还有壮壮弟弟。
“因为她比你大呀。你是九月的生,兰兰是三月的,比你大半年呢。”
“为什么要叫姐姐?”张悦有点不服气,昨来的都是弟弟妹妹,都叫自己姐姐。
“这是兰兰,这是壮壮。兰兰要叫姐姐,壮壮是弟弟。”张永光给四个朋友相互介绍。
两个孩子叫魏金兰和黄壮。魏金兰七岁,黄壮六岁半。但长的都还没有张悦和唐豆豆高。
两位老师的媳妇都没来,魏老师的人要在家里照顾其他孩子,要伺弄家里,而黄平老师的没有人。孩子的妈妈因为受不了贫苦走了好几年了。
而这两个孩子是完全成长在更加贫困,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坐汽车坐飞机走出大山。
这两个孩子和三座山的孩子还不同。好歹三座山的孩子是生活生长在城市里,虽然贫困,但眼界和见识还是有一些的。
另一位叫黄平,来自黔东南,一副手足无措的拘谨样子,他的孩子是个男娃,穿着一看就是大饶旧衣服缝改的衣服,怯怯的躲在爸爸的腿后面。
来的两位老师一个叫魏至昌,来自陇右,金州皋兰,带着个女孩儿,瘦瘦的大眼睛,有些黑,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没有教材,自制的教具,他们即是校长又是全科老师,还要动手修房子钉桌椅。
张永光带回来一些影像资料,那哪里是学校啊,就是一所所歪歪斜斜的破房子,甚至都不能保证遮挡风雨,唯一高高竖立得比直是一面残旧的国旗。
在看到百万巨款的时候,他们心动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学生。
同时,在他们离开的时间,张永光安排了替代老师,保证学生们不会停课,然后又许诺了重建学校,援助教材和教具,让他们看了劳务费用。
张永光亲自跑了过去,和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他们出来可以引起关注,能给地方上的教育带来关注。
他们不想耽误哪怕一的工作,哪怕很多学生的作业本都需要他们来资助。
但正是这些人,在祖国的卡卡角角里支撑起了基础教育。功不可没。他们默默渺,但人格伟大。
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放弃‘教师’的份。加上引号,是因为这个份是没有被国家承认的,他们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更没有正式编制。
他们平时连假期都没有,一个人就是一所学校,那点微薄的工资都搭在学生上了,贫困的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靠种点地生活。
剧组经过排选确定了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家庭,主要是孩子的年龄也合适,但人家不来。
他们是被张永光直接拿钱砸过来的。
“好吧,七个也是好多个了。我们要一起去海边玩儿。”
“这里有大海吗?”黄壮瞪大了眼睛,魏金兰也看过来。
“有的呀,好大好大,蓝蓝的,还有沙滩。爸爸要带我们去坐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