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慈善捐建学校这事儿,真的不是花钱出去这么简单。
张彦明现在是深有体会。别的乱七八糟的都不提,就是一个运转就是大问题。
房子好盖,物资可以买,设备仪器都不愁,师资呢?怎么维持一间学校的正常教学功能?
甚至还包括生源,学生的书籍文具住宿还有就餐,升学,参加各种比赛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有一样解决不好都不行。
而且这方面的花销才是大头,需要长年累月持续不断的投入。
如果考虑不充分,情况没了解透,那么这所学校建起来以后能够达到目的机率,不考虑其他乱七八糟的情况下也是一半一半。
如果在考虑一下其他的乱七八糟……
所以这笔钱就不如拿来先对即有的学校进行修缮扩建,完善教学设施,提升保障现有学生的教育现状。
起码这钱不会白花,能立杆见影的看到效果。
在这个基础,枫城择地修建自己的学校,来填补公立学校的不足或者空白,自行运营,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这样做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速度会慢下来,但可以保证建一所成一所。
这东西,也就是有取有舍吧。
而扶贫助农这一块,现在也是由推动改为了带动。枫城负责整体,打造产业链,从而带动地方的发展致富。
也是同样的道理,速度不来,但能保证效果。
放弃了完全的捐助性投入,变成产业的规划带动,用建康可持续的产业来保障项目的良好运转,再用获利来补贴完成循环。
还是那句话,这么做下来项目的周期就会很长,需要的资源和人力都大大增加,必竟纯粹的捐助就是花钱嘛,花完了事,甩手走人就行了。
具体来说就是负不负责任的问题,是想做事,还是想把事情做成。
做事容易,做成很难。
国内的相关机构都会选择做事,定个数目,花完结束然后去开辟下一个项目,他们要的是用钱换名声或者抵税,成不成并不重要。
甚至很多地方的镇府也是这么个态度流程,他们要的是成绩和拨款,事情成不成没人在意。
所以很多地方都是一股火,然后就无声无息了,甚至扔下遍地狼藉和巨大的烂尾项目,本来应该得到帮助的人雪加霜。
“以前确实是有点草率,头脑一热就动手了,钱没少花,但效果确实是相当不理想。”
张彦明摇了摇头说:“其实说不理想都是美化了,是基本没达到预期,对现实情况掌握的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痛定思痛,这才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来收缩自查,改变思路,努力挽救。还好,起码达到了八成左右。
虽然后面又花了些钱,但是我感觉值得,只要项目能正常持续的运转下去就好。
这次其实也是一次偿试,如果这个项目能成功,能达到预期的六七成效果,那么以后就会这么长期的坚持下去。
把这种模式向其他地区推广,这里面肯定离不开地方同志的支持和肯定,以后就添麻烦了,我先表示感谢。”
“当不得当不得,”灌县的同志急忙摆手:“这种麻烦我们求之不得,越多越好,是我们应该感谢。感谢枫城能够选择我们。”
“都是为了地方发展,都是为了造福民众,精诚合作嘛。”
张书记笑着接话,看了看灌县的几位同志,转头对王书记说:“做事一定要踏实,要明白是为了什么。
该配合的要积极配合,该完善的就去完善,该省略的环节就省略,地方富裕起来了,最终受益的是你们。
回去要讲清楚,在这件事情,省委会一直关注,该收的心收一收,该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