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荣誉赛固然被行业类所推崇, 但是真正能出圈的,能让选手被大众所认识的,还是现在推广的非常好的商业比赛。
常晴的商业赛首秀就是顶级赛事, 超级明星赛,虽然不是年底的总决赛, 但是拉托拉拉齐丽斯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从分站开始, 在到总决赛, 路也要一步步走。
其实, 俞近识或许更了解一些, 作为常晴的主教练, 他既要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事项,还要和教练组、领导层进行沟通协调。
队里的安排也很明显, 作为新生代的三个最被看好的未来领军人物,这一次的首秀,安排了常晴和戚无参赛,还大肆宣传,背后是有深意的。
乒乓球队自负盈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在乒乓球发展非常繁荣, 并且成为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体育项目的现在, 不只是国内, 国外也出现了很多实力不小的球队,也就是俱乐部。
球队俱乐部化的制度,可以帮助各国的球队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 也可以帮助乒乓球更好的走向大众视野,从专业体育, 到现在的全球盛事, 离不开这些商业化的俱乐部在背后的努力。
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俱乐部推动商业赛事发展,保证职业运动员的收入和全世界对乒乓球项目的关注度,而这些关注度反过来,提高了俱乐部和职业运动员的收入。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这个行业,让这个行业继续发展下去,专业运动员人才也层出不穷,他们也能有更好的训练环境,训练机会,还可以依靠乒乓球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最开始乒乓球俱乐部最多的自然是常晴所在的国家,当时每年也会举办乒乓球俱乐部的超级联赛,国家队的球员在参加大赛时会代表国家出战,但每年也会回到各自的俱乐部,代表球队去打乒超联赛。
当国内的超级联赛,发展成为世界级别的超级联赛时,俱乐部超级联赛的水平和全球关注度自然也有了质的飞跃。
除了十八岁之前不参加商业赛以外的不成文规定以外,还有另一条规定,就是十八岁之前,球员不参加俱乐部。
这种不成文的规定,主要是希望球员们在二十岁之前,专心留在各自的国家队里,打积分荣誉赛,冲击专业的比赛。
只有在专业比赛上打出成绩,才能考虑去开发球员的商业价值,参加商业比赛为球队赚钱。
同时,也是对还未成年的球员们的一种保护,毕竟商业赛背后牵扯的事情太多了,很容易引来一些不要的麻烦。
这种默认的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部分球队是遵守的,水平比较低,或者希望早点出来打比赛赚钱的那些球队和球员,自然也不会在意。
虽然球员十八岁之后就能选择俱乐部加入,但是常晴所在的H国的很多队员还是会等到二十岁左右才选择俱乐部,十八岁到二十岁这两年的时间,他们会参加一些商业比赛,接触一些俱乐部,算是一个过渡期,也是想谨慎选择。
和国外很多随便转会的球员不同,H国的球员,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强,更想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团体气氛又不错的队,他们本来就实力很强,不缺选择,自然想要选择让自己能高兴打球的地方。
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家队里,气氛实在是太好了。
H国的乒乓球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外不同,从年少开始,到进入国家队,以及跟着国家队的前辈,去打各种公开赛,打大赛,打世界排行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就是来自前辈无私的传授和关怀,是来自队友的陪伴和关爱。
所以即便是打商业赛的时候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俱乐部,但是打大赛,打奥运会的时候,他们依然像是一家人。
戚无快满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