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老师来自三千里外的需求时, 李燿一点都不意外。
他作为京师大学校长,收到的最多的需求就是来自他的老师, 有时候是给他列一串需求清单, 有时候是给他一个成品让他反向研究。
李燿永远会勤勤恳恳完成他老师的要求。在他的心目之中,他老师也许不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但绝对是这世界上最值得他追随的人。
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他的老师才十岁出头, 但已经有极强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同行的庶吉士们都以他为中心满怀热情地做事。
他的老师还带他进入了新学的世界。
一开始, 这门学问还叫做“关学”, 他在了解过关学的与原貌以后在心里把它改称为“王派关学”, 到后来它就成了众人口中的“新学”。
因为他老师与人结社时便取了“新社”之名,以东宫名义筹办报纸时办的也是《新报》,按他老师的说法, “新”字取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再加上他们京师大学陆续捣鼓出许多新鲜事物、新鲜技术,逐渐便被称为“新学”。
李燿私心里觉得这比“关学”更贴切,因为他知道他的老师致力于创造一个全新的大明。
这一想法一直到他老师在京师大学正式创立当天发表的那番演讲才展露在人前。
但在那之前, 他的老师已经在筹划着这件事。
证据就是他的太子师兄给予他们的支持。
要花费多少努力才能让太子完完全全站在他们这一边,坚定不移地支持他们许多在旁人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决定?
李燿了解得并不是非常清楚, 但是他知道那一定不容易。
自古都说伴君如伴虎,想真正取得君王的信任并不容易。
哪怕这个皇帝信你, 换个皇帝也不一定会信你——君不见商君为了改革秦朝制度呕心沥血,新君继位后直接把他车裂了。
这不是很好走的路。
所以李燿在投入他老师门下的第一天起, 就立誓成为他老师门下最能打的弟子。从此以后他挑选新学嫡传弟子除了脑子要灵活、人品要好以外, 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体格健壮。
他们必不可能让老师孤立无援!
他们要成为老师最坚实的后盾!
幸运的是, 他老师人缘一向还不错,他们很多时候都派不上用场,只需要偶尔站出来为新学据理力争就好。
他们锻炼出来的健康而强壮的身体也并非没有用处,至少这保证了他们能够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与研究,哪怕是再难攻克的项目,他们都能捋起袖子靠着自己强健的体格硬生生扛了下来。
要是有什么需要赶工的工程,他们更是可以没日没夜地猛干。
比如这次他老师发回来的需求:要在敦煌文物抵达京师时建造适合保存文物的仓库、适合研究文物的工作室以及适合修复师修复临摹乃至于制作复制品用以展出的全套修复设备。
这就得动员所有京师大学能够动员的力量,并且联合吴门画师、浙派画师进行联合探讨。
若非这些年来他们已经在南京、杭州相继建造过类似的展馆,还真的难以他老师要求的时间内满足清单上的所有需求。
李燿连夜召集人手开始统筹规划。
于是敦煌文物慢慢走在回京路上的时候,京师那边已经紧锣密鼓地建造起大明皇家博物馆来。
费用由国库和皇帝私库共同出资。
户部现在之所以这么大方,纯粹是因为他们国库现在有钱了。
按照王守文的说法,钱放着不用毫无用处,有钱了就该花出去,流通的货币才是货币,堆在库房里的纯属破铜烂铁!
众人眼看着这些年王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