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马芸当然不知道他即将创办的公司,在二十年之后会是个什么光景。
他只知道李阳的一百万投资,对于他现在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利好了。
至于一百万以后会变成十几个亿?
马芸的想象力确实不错,但是对于任何正常人来说,这想来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相比于相信李阳那不切实际的期盼,他更在乎的是怎么让李阳再给一些支援。
这个支援,就不是资金上面的了。
之所以看重李阳,一直以来维持着和李阳的关系,除了看重李阳的财力之外,马芸更加在意的是李阳的能力和他身后的人脉。
现在国内做互联网的人已经不少了。
不说之前的瀛海威张树新夫妇,这一段时间在互联网协会当秘书长,光是马芸知道的会员就已经突破了四位数。
实际上,国内的互联网创业热潮已经掀起。
虽然在当下的阶段,人们对互联网本身是陌生的,但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新鲜事物会有广阔的前景!
造成这种普遍社会感受的,是因为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90年代后期,全球迎来互联网热潮。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口号下,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97年到98年上半年,亚马逊书店和雅虎等互联网企业,其股价在一年内翻了10倍,没有人计算市盈率,也没有人关心企业是否会盈利。
和60年代的电子狂热一样,只要企业改名,加上.com立刻就会吸引风险投资家的大笔资金和公众对股票的疯狂抢购。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就比如美国一家名为“音像网络”的小公司,业务是在网上传播各种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自90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续亏损,而在今年年初在互联网热潮中把名字改成“广播.com”,股价马上身价百倍,从每股18美元上涨到每股74美元,然后进一步炒到每股300美元!
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也紧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纷纷宣布触网,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着挂羊头卖狗肉,开始疯狂吸金。
无数投资、投机者,带着希望与热情,贪婪与梦想开始走进互联网的大圈子里。
在这场跑马圈地的运动中,谁占领一个山头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可能就会是未来的霸主。
这一点马芸丝毫不怀疑,但是在当下这个国内互联网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秩序之前,他需要一个可靠的靠山。
能够让他用最快的速度,在互联网行业内声名鹊起。就像是马话藤那样迅速站稳脚跟,并获得地位的靠山。
这个靠山,除了李阳他想不到别人了。
李阳看似一直都在将精力放在实业上,但其实在互联网行业内部,他已经是大佬级别的存在了。
这不光是成功孵化了企鹅这么一个聊天软件,让这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从无到有,并迅速通过央视广告占领该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的关系。
除了这实打实的成绩之外,能够让李阳在涉足并不深入的互联网行业内名声颇胜的原因,还有他对张树新夫妇的投资。
首发-:-小说
作为互联网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树新夫妇在圈内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此前李阳资助二人二次创业,着重开发网页浏览器,并将瀛海威的业务整合的事情,已经通过张树新夫妇的嘴巴传开了。
现在李阳的名声,在行业内就跟水浒传里宋江似的。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想要在互联网行业创业拿融资,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阳。
马芸现在创业,虽然确定了项目,但其实他就只有一个项目。
甚至就连这个项目都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