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发现个养鸡场。
虽说鸡养的并不太多,但在这个年代也算是规模不小了。
还不等靠近那片小树林,狗就开始汪汪直叫。
不多时,里面就出来人了。
老远就看到吴昊。
吴昊也在心里感慨。
这狗比监控还好使啊!
到了近前,出来的人就已经等在了门口。
出来的是个老汉,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手里横拿着根烟袋。
“你咋上这来了?”
老汉上下打量吴昊。
“大叔,我路过的,渴了,过来讨口水喝。”
老汉很热情,就把吴昊让了进去。
“你这上哪去了,跑这来要水喝?”
“哦,我这刚从露林回来,大叔你这养不少鸡呀?”
“不多,三五十个。”
太谦虚了!千八百个鸡是有了!
但这年代的人就是这样,行事很小心。
这在二十一世纪,就得叫做低调了。
“鸡蛋不少吧?”
“啥,下那么三五个蛋,够吃得了!”
“自己能吃那多?我听说县里鸡蛋可要涨价了!”
“你听谁说的?”
“我一个朋友。”
“真假呀?”
吴昊说鸡蛋要涨价,这可不是信口雌黄。
进入八十年代,双轨之后,物价就在小幅度增长。
八十年代后,一直到八七年,这种增长还不是很明显。
最明显的,就是一九八八年!
尤其是八月底开始,一直到年底,涨幅率甚至超过了十八个百分点。
这可谓是整个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初期,涨幅最狠的一次!
所以,吴昊说鸡蛋涨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此时的老百姓哪里知道?
别说是老百姓了,就算是那些有点本事的人,也预料不到。
吴昊放下水瓢。
“哎呀,大叔,您这的水可比林场的甜呀!”
“那是了,这上边就有个山泉,这水可都那边淌过来的,你还喝不?”
“不喝了,多谢了大叔!”
“哎,小伙子,你还没说,这鸡蛋涨价是真假呀?”
“当然是真的!所以,你这鸡要能多下点蛋,能卖点!”
“那可感情好了!就县里涨了?露林没涨?万兴涨了没?”
老家伙打听的还挺详细!
不过,通过这话,吴昊也分析出来一个结果。
那就是,这老汉养的鸡下的蛋,基本上是都卖到露林和万兴了。
露林和万兴距离泉北比较近。
但那两个地方都是工人,几乎是没有几户农民。
农民少,各家养几个鸡,也将将巴巴够自己吃。
工人要吃鸡蛋,想从农户手里买,因为少就会价高。
但他们要跑去县里买,那就很不值当了。
除非谁去县里办事,顺便捎些回来。
鸡蛋是个家常菜,也是比较容易消化的东西。
老人孩子和坐月子的,更是对此格外青睐。
“露林和万兴估计涨不哪去,那俩地方,哪有人家县里人消费高呀!”
吴昊在引诱着老汉把市场开拓到县里去。
“嘿哟,县里卖的是贵,可这道也远呀!”
吴昊一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了院子里停一牛板车。
板车上还放着牛鞍子。
估计老汉要去卖鸡蛋,就靠这牛车了。
牛车虽然拉的多,但它走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