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久经阵仗,必定早已分兵拦截鲜于银他们,故而援军迟迟不至,此必
是曹军之计,在下一时不察,胡言乱语,实在不该!”
韩猛沉声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未知广陵消息,诸位不得怯战,更不可怀二心,以免铸成大错,追悔莫及。”
二将领命,各去督战,从天黑一直到三更,曹军的兵器消耗殆尽,终于退去。
寿春城内的弓箭、檑木、灰瓶等却十分充足,城墙下尸体堆积成山,在火油、木板的烘烤下也燃烧起来,围城一圈烧着,黑烟弥漫,腥臭难闻。
韩猛休息了两个时辰,再次来到城上,正准备派出五名挑选的精兵出城打探消息,忽然西北方向守军来报,城下有人叫门。
韩猛来到西城,只见城墙脚下的草丛中有人点起火把,大声叫喊,仔细看去,竟有些面熟。
“这……这是鲜于丹!”一旁的王门惊喜叫道:“他鲜于银将军的侄子。”
韩猛也猛地想起来,赶忙吩咐道:“快,快放下吊篮,将他拉上来。”
守军用绳索放下竹篮,将鲜于丹拉上来,一同来的还有两名随从,几人是从西北方向的空地潜伏进来。
鲜于丹还不满二十岁,面色稚/嫩,满头大汗,此次跟随鲜于银出来历练,一直都做亲兵,韩猛等人也都认识。
韩猛迫不及待问道:“广陵形势如何?”
鲜于丹擦着汗水答道:“一切都好,我叔父人马被曹兵阻于洛涧,急切难以进兵,听闻寿春被围,特命在下来报信,请将军再坚守几日。”
“原来如此!”韩猛松了一口气,叹道:“曹仁果然早有防备。”
洛涧就在寿春以东,与淮水相连,曹仁派兵守住这条河,正好拦住了鲜于银。
鲜于丹言道:“洛涧仅有五千曹兵,叔父正在赶造舟船渡河,不日即将过河,便可与合肥吴军南北呼应,杀退曹仁。”
“吴军?”韩猛眉头一皱,问道:“吴军动向如何?”
鲜于丹答道:“吴军已有一支兵马到了芍坡,故而曹军不敢在西门扎营,我们才得以从此地潜入进来。”
“原来如此!”韩猛再次点头,叹道:“看来是我错怪吴侯了。”
曹军围住寿春四面攻城,只有西门攻/势最弱,初时还以为是故意留路让他们逃走,原来是有吴军牵制。
鲜于丹抱拳道:“叔父命在下留在城中,助将军一臂之力,若有用处,在所不辞。”
韩猛明白鲜于银这是为表忠心,将侄子留在寿春,就必定会发兵来救,欣慰笑道:“贤侄先去歇息,此事明日再议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