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完苏葵给他的回信,陆子光更加沉默了。给陆子光的信件上,苏葵也简单解释了,自己目前的确在读高三,今年就要参加高考。
所以给他们研究所投了几篇文章的这个苏葵,连大学生都不是,竟然是个高中生!
后生可畏啊。
可这会儿他来不及感叹过多,一心都是刚才看到的小说。于是他带上苏葵的小说和大纲,找了研究所的几个老师一起讨论。
几位老师都是文学院的教授,看到苏葵写的小说也觉得很新奇。他们还没有见过这种创作的手法,似乎是在通俗小说的基础上再创作,又贴合这个时代的题材,最终起到传递思想和娱乐的作用。
对现在的创作可能是一种新的启发。
可行。
他们的《文学周刊》专门刊登论文,这样的长篇小说也不适合在上面连载。
于是陆子光给苏葵回信,说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建议她可以将小说投稿给《六月》。
《六月》是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的报刊,同样是发行全国的周刊,上面登有许多作家的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一些长篇小说也常在上面连载。
苏葵小说写到十万字的时候,正好收到了陆子光的回信,与此同时,还有一份来自沪市的信件。
原来陆子光在信里说,《六月》的主编是他多年老友,怕苏葵再寄麻烦,他已经替她将书稿大纲寄给了老友。
那封沪市的信件是《六月》报的编辑部寄来的。
苏葵没想到陆子光这样替她着想,她打开信件,那边通知她她的稿子已经通过,将在下一期进行连载。请她将接下来的内容寄出,他们需要后续五万字,调整下一期的字数。稿费会在连载一月后结算。
苏葵干脆将刚写好的十万字一起寄出去,接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复习。
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二模来临了。
*
这次二模,由市教委牵头,全市正式举行“十校联考”。考试内容由教委向省里申请了老师出题。陈校长因为有第一次举行模拟考试的经验,还会请去开了几次会议。
教委如今由曾楚飞暂代主任,他非常欣赏陈校长,对他提出的高考模拟程序大加赞赏,这方面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边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当然要找他取经。
在方市长的指示下,市里面对这次“试点”非常重视,为每个学校都安排了统一食宿。
四月十五日,杨市高考模拟考试正式开始。
考试地点被定在市区的两所中学,这两所中学是这两年刚刚修建起来的,占地广,建筑新,平时初高中部都在这里上学。
好多人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阵仗,一到市里来就开始紧张。哪怕考前学校老师已经再三嘱咐,仍旧有很多人状况百出。
第一天的考场,哪怕学校同学都统一住宿,竟然还有十多个人迟到,还有不少人粗心大意,要么忘了准考证,要么连笔都忘了拿。好些人被拒绝进入,在门口又哭又求,看得别人心有戚戚。
一进去就是宣读考场纪律,老师们都面容严肃,不容许任何交头接耳的行为,一旦发现,直接记零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多人压力倍增,再一看试卷上不同于以往的难题,心态一下子就稳不住了,不停有人想去上厕所,然后去了回来更加紧张。
“老师,我交卷。”
熟悉的声音,却炸得不认识苏葵的人一个激灵,笔都抖了抖。
而贺县高中的同学却已经习以为常,只是顿了顿,继续正常答题。
看到那些受到影响心态崩了,答题也答不完就要收卷的考生,他们也是庆幸,幸好他们习惯了!
一场考试下来,几个学校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