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也是少年的梦想啊!
*********
1067年,仁宗皇帝去世的两年后,新帝登基的第一次开科取士开始了,天下学子们经过数轮堪称艰苦卓绝的考试,终于有一批最顶尖的人才成功走进了紫宸殿参加了最终的殿试。
大殿之内,一片肃然。
曹恩英端坐于珠帘之后,居高临下的看着底下屏息静气,一个个奋笔直书的学子们,心里颇有几分感慨之情。按照北宋定下来的规矩,殿试其实是不淘汰考生的,换句话说,只要今天能够坐在这里的人都是半只脚踏进官场的“录取者”。但还是有高有低的,毕竟殿试可是关乎着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的级别,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终于,一声钟鸣后。
考试结束。
殿试的结果,将由大学士以及本次科举的主考官、六部尚书、侍郎、翰林院大臣等一干人代为评阅集众人之智,择出十份试卷出来,由皇帝(太后)御览,钦点出前三名来。抡才大典乃国之根基自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于是众考官们披肝沥胆慎之又慎的开始阅卷,结果等到成绩正式公布皇帝(太后)点出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后,很多人才猛然发觉,咦???这次百花书院的学生,上榜率居然如此高。
这是当然得了!
宰相韩琦面无表情的默默想到:此次殿试的策论就是关于新政的,而不巧的是,王安石的新政与当年范仲淹的新政又有异曲同工,一脉相连之痕迹,而百花书院众所周知,它的第一任校长就是范仲淹啊!!!
看来太后这是铁了心的要支持王安石了。
韩琦冷冷想到:连储备了这么多年的人才都用上了,可见其决心之强。毕竟范公当年变法之所以会失败,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人才贮备上的不足。
想法是好的。但真的要实施的时候,执行者反而第一个无法理解新政,于是一个个的就开始瞎指挥起来,百姓们可不就要受苦了。
“我的□□会因为死亡而消散,但是我的思想却会永远流传下去。”想起自己最为敬重的那位先生离京前的话语,韩琦心中不禁漾起阵阵波纹来。
这,就是所谓的【火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