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明政府求援,由于路途遥远,当使者来到中国时,马六甲已经被攻占。明政府收到求援也并未派兵为其复国。根据《明史·满剌加传》记载,嘉靖元年,明政府发布一条毫无意义的敕令:“敕责佛郎机,令还其(满剌加)故土。”马六甲落入葡萄牙手中后,中国南方的海上门户洞开,失去了屏障。新旧两大帝国的碰撞始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
兵刃相接:葡萄牙叩关大明帝国
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之时,正值明朝正德年间,统治帝国的是著名的纨绔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朝廷之中,阉宦作乱,弄臣逢迎,幸得文官集团的鼎力支撑,大明帝国才得以继续在千百年来固定的轨道上运转。在此之前,明朝与东南海外诸国的关系是一种宗藩朝贡体系。
明廷在广州设有市舶司,管理暹罗、占城、爪哇、琉球、浡泥诸国进贡与互市,实行“贡有定期,防有常制”的对外政策。来华贸易的外国船只须携带明政府发给的“勘合”,每三年进关进行一次贸易,明政府抽取20%的关税。葡萄牙人的到来对这种传统的国际政治和贸易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
葡萄牙人最早到达中国约在1513年。一个叫佐治·阿瓦勒斯的商人在马六甲找到一艘中国帆船和几名向导后,穿越南海到达广东一处海滩上落脚,并搭建了据点——一个简易窝棚。据传,阿瓦勒斯还在窝棚旁边树立了一根石柱,这是葡萄牙早期探险中为了宣示占领权的通用做法,不过,这位可怜的“窝棚主”后来命丧中国海盗之手。
葡萄牙与中国正式的交往始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派裴来斯特罗来中国做先期考察。次年,又派托马斯·皮列士和安特拉德率舰队闯到广州城下。葡萄牙舰队在从首都里斯本至马六甲的半个地球海域里所向披靡,气焰冲天。托马斯·皮列士在其游记《东方志》中表达了对中国认识上狂妄可笑的观点:“他们(中国人)是软弱的民族,没有什么了不起……用10艘攻占马六甲的船,能够沿海岸攻占全中国”。他还对中国人使用筷子感到很惊奇,他说“他们用两根棍子吃饭,左手把陶瓷碗放近嘴边,用两根棍子吸进去”。
1517年,葡萄牙舰队开进珠江口,根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沿途“铳炮之声,震动城廓”。不过,初来乍到的皮列士不敢造次,而是买通广东镇守太监前往北京晋见皇帝,试图一探虚实。
但另一批由乔治·阿尔瓦雷斯率领的葡萄牙人则来者不善,根据《广州府志》记载,这伙葡萄牙人强占了广东东莞的屯门岛,“所到之处,硝磺刃铁,子女玉帛,公然搬运,沿海乡村,被其杀掠,莫敢谁何”。《明史·佛郎机传》也记载了葡萄牙人“掠买良民,筑室立寨”的恶行。1521年,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暴亡,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他在临死前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留下遗命:“进贡夷人,俱给赏,令还国。”武宗无嗣,他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杬的长子朱厚熜即皇帝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
这位15岁即位的少年天子大整朝纲,诛佞臣,除弊政,清明一时。值此之时,又一支葡萄牙船队来到广东沿海要求与中国贸易,气焰嚣张。礼部和兵部奏称:葡萄牙人假借通使,实则是贩货通市,并且强占广东外海岛屿,图谋不轨。嘉靖帝下令囚禁此前来华的葡萄牙使臣皮列士,并发兵驱逐在广东骄纵的葡萄牙舰队。
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受命指挥中国水师驱逐广东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葡萄牙首领阿尔瓦雷斯率领舰船7艘盘踞于此,并在屯门岛上修筑了工事。汪鋐率水师进攻葡萄牙大船,但在葡萄牙炮火之下损失严重,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汪鋐随后制定火攻计划,在船上装满膏油草料,用火船直扑向葡萄牙大船,同时派遣一支潜水部队从水下凿穿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