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预走了,去了河西。
但是数十万的叛军,却仍旧是屯兵在潼关之外。
叛军的数量,还在一天天地增加着。
这让潼关之内的守将,胆战心惊的,不知什么时候,叛军就会发起进攻。
于是,他一次次地向长安派出八百里加急,向长安求救。
长安的李承乾,几乎每一天都会受到,潼关守将传来的消息。
昨天说,李预的叛军增加了五万。
今天说,李预的叛军增加了十万。
里面全都是请求李承乾,尽快地派出二十万禁军,守护潼关。
二十万?
真敢想啊!
李承乾拿着求救信的手,一直都在抖个不停。
现在长安的所有的禁军加起来,也没有二十万。
潼关守将,一开口就要二十万援军?
他想干什么?
莫不是已经跟叛贼李预勾结在一起了?
长安的禁军,要是都去了潼关,那要是长安遇上了危险,又怎么办呢?
毕竟,现在整个关内道也都跟着乱起来了。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支叛军。
在李承乾看来,潼关是很重要,但是……
长安更加重要!
派兵?
省省吧。
他是不会派兵的。
李承乾拿起笔,直接就在求救信上写了,坚守潼关,等待援兵八个大字。
至于说,什么时候派援兵?
随缘吧!
反正他现在手里是没有什么援兵可派了。
各处也就只能自顾自了。
把批注了的求救信交给了传讯兵,李承乾仍旧是有些不太放心长安啊。
虽然说,现在李预的叛军已经止步在了潼关城下。
但是谁也不知道,就潼关的情形,能不能够抵挡李预的脚步?
能够抵御多久?
这么想着,李承乾心中那个不太合时宜的办法,又跳了出来。
寻求外援!
当前……
能够寻求的外援。
除了突厥,好像就只有吐蕃了。
突厥,暂时是指望不上了,他们已经被大唐给打得知剩进气儿,没有出气儿了。
自己能不能够躲过这一劫,还不清楚。
怎么可能会派兵来帮他李承乾呢?
这么看来,也就只有一个吐蕃,能够指望了。
求助于吐蕃,这个想法,从李承乾刚刚回到长安,就不停地冒出来。
但是他忍住了。
因为他很清楚,走出了这一步,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即便是他以后当上了大唐的皇帝,怕是也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所以,他一直都在忍。
他也一直都觉得,自己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至少,他还是有一波人的。
比如说长安城的那几家门阀。
比如说,他的舅父……长孙无忌!
还比如说,关内道的各州县。
想当初,几乎上全大唐的人都反了,离长安最近的关内道,却是平静如常。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关内道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可是,李承乾并不明白,关内道的人之所以没有跟着造反,那是因为,他们还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预给出的良种,最先在关内道推广。
最近这段时间,关内道的农夫们,正在收粮食。
在农夫们看来,再大的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