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我给你介绍,黄茂老师是咱们生物系最早出国留学的一批人。在哥伦比亚大学呆了一年多。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在纽约对吧?应该是和美国的北大清华差不多了。”秦主任自己没有出去过,介绍的就很中国化了。
杨锐盯着黄茂,与脑海中的记忆重叠对比着。
在他读研的时候,北大黄茂已经是多个领域的大拿了,不仅获得了多个中国人看重的外国大奖,而且拿到了中国和美国的双料院士,而他获得院士的年纪也是相对年轻的,大约只是50岁上下。
而给杨锐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黄茂在一系列领域的一系列实验,颠覆了多个外国同行的构想和理论。
在不长但也不短的时间里,北大黄茂四个字,几乎占据了各种生物期刊和新闻的头版。
科学界讲究热点,也讲究新闻。比如克隆羊多利出来的时候,世俗新闻一度哗然,科学界同样有着此起彼伏的大讨论,在那段时间里,除了克隆相关的研究,生物类的其他东西就很难吸引眼球了。
往前看,《物种起源》所引起的讨论,一样具有排他的作用,而在那个年代,它所引起的讨论的持续时间更长更烈,若是用现代影响因子之类的观点来看,达尔文估计能积累几千上万个影响因子,著作占领顶级期刊七年半。
北大黄茂的成果自然没有达到克隆羊多利的程度,更无法和物种起源相提并论,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论文,他却是创造了自己的一片领域,当然,也是自己的一系列话题。
在杨锐初读研究生的时候,黄茂是他了解到的第一个科研新闻人物,因为研究方向接近的原因,杨锐还特意读了一些他写的文章。
此时此刻,面对正主儿黄茂,杨锐再从脑海中找出黄茂的论文读,顿时觉得风味不同。
这就好像站在草原上吃烤羊腿,一边朗诵“天苍苍,野茫茫,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望着吃草的牛羊,心里既有吃正牌羊肉的快乐,又有些微的愧疚——没多带点零食真是浪费啊。
30年后的黄茂,年届60,两腮的肉都要掉下来了,杨锐第一次看到其人的照片的时候,还以为他是袁隆平同时代的老头儿。
现在的黄茂,却是风华正茂,又瘦又精神,脖子上的喉结高高凸起,下巴上的青春痘争先恐后,如果不是有人介绍,杨锐肯定降之当做是学校里普通的欲求不满的大学生。
“黄老师好。”杨锐和黄茂轻轻握手,突然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秦主任好奇的看着两个人。杨锐刚才是对谁的劝说都不鸟的样子,遇到普普通通的黄茂,方才显出一点学生的样子。
当然,在秦晓生眼里普普通通的老师,在别的学生还是不普通的。现在出国考察或者做访问学者是很难得的,全国一年的名额都有限,黄茂可以争取到,自然也是表现出了相当的水准的,否则硬件条件不足,根本上不了申请书。
黄茂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就是被抓来壮声势的,和杨锐握了一下手,干脆问:“秦主任,叫我来做什么?”
有这个时间,他更愿意看文献或者做实验,也是理查德这个外国教授的面子大,黄茂作为小小的讲师,也没有反抗系领导的余地。
秦主任呵呵一笑,说:“黄老师,你给小杨说说你出国留学的事情。”
和王教授一样,秦主任也认为出国留学是最能吸引人的要素。当然,对学校来说,加州大学的名头是最吸引他们的,但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也就只能用留学这个胡萝卜了。
黄茂呆了一下,脱下眼镜,就在衣服上擦了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