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回到公司,就将公司的科研猿给召集了起来,然后详细描述中自己在华锐实验室里看到的情况,虽然省略了保密协议中不能说的部分,但他的描述也足够研究员们参考一番了。
事实上,保密协议本来就是杨锐防患于未然的,他的实验室里,并没有什么看到就能拿走的神秘资料。
阿诺德描述结束,继而问道:“你们觉得有希望吗?杨锐的去铁酮的项目。”
几名研究员低声讨论了一番以后,新来的首席技术官范伦丁道:“就目前所知的条件来说,合成出了去铁酮,那活性物质方面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做出了活性物质,那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范伦丁是来接替特拉普的,后者作为知名的生物和化学专家,只是在中国区启动的时间,过来帮忙。
相比谢菲尔德大学的教授,范伦丁的资历略逊,他最起眼的成就,是作为一名剑桥出身的赛艇划桨手,参加过奥运会,仅此而已。
范伦丁与杨锐的接触不多,因此纯粹从科研方面考虑,又道:“我不觉得在中国做药品研究是个好主意,就算他是为了把自己的公司卖个好价钱,也不值得做原创药。去铁酮如果走罕见药的路线,的确能省去很多麻烦,但还是非常麻烦,不是恰当的选择。”
“他已经选择了,我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你觉得杨锐能成功吗?”阿诺德问的挺严肃的,这的确是个关键问题。
范伦丁思忖片刻,没敢断然否定,道:“这不好判断,但您知道的,就算合成出100个活性物质,也有可能通不过动物测试,更别说是人的临床试验了,他离成功还远着呢。”
其他研究员也纷纷点头,表示并不看好杨锐的研究。
捷利康在中国区的研究员,主要是负责解决辅酶Q10工厂的生产问题,同时帮助中国的合作伙伴建设新厂的,与杨锐也是打过交道的。
不过,他们以前是将杨锐看成学术界的人物,现在眼瞅着他进入了工业界,一个个都流露出工业界人士对学术界人士固有的偏见。
“开发原创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杨锐要成功很难的。”
“不太可能成功。”
“他说不定是想把做出来的活性物质卖给我们?”
“总得通过了动物实验,才有出售的价值吧。”
阿诺德听了他们的讨论,也是改变了一些想法,道:“就我所知,杨锐的战绩是很厉害的,他如今插手做去铁酮,恐怕是有什么底牌的。”
范伦丁笑了,道:“每个科研员在开始实验以前自信能成功,没什么稀奇的。结果您看到了,有几个药最终能做成功的?咱们公司里,战绩厉害的研究员太多了,谁又能保证他们下一个新药就一定能成功。”
阿诺德垂头思考,突然做出一个想到什么的表情,把头一甩,问:“范伦丁,我记得你以前是做过新药开发的?”
“对。”
“结果怎样?”
“项目失败,公司重组项目组,再次失败,公司重组团队,继续失败,公司又追加投资,依然没成功,项目组最终解散了。”范伦丁以最简洁的方式,描述了曾经属于自己的七年时间。
阿诺德似无所觉的样子,问:“你们做到了哪一步?”
“临床二期。”
“从靶点筛选,到药物合成,再到动物实验,然后是临床一期,临床二期……一路走过来,到了最后阶段放弃,有点遗憾吧。”阿诺德不太懂科研,但对项目管理等方面,还是知之甚详的。
“虽然遗憾,但有效性试验未能通过,继续下去,也只是花更多经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