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城临山居水,自古以来便是钟流毓秀的宝地,人人皆是雅好读书,手不释卷。而坐落在西郊的书院更是有着“宁山读书声,声声随风走”的美誉。
当今圣上南下巡游,途径上虞亲往宁山书院题了字,其更是声名远播了,每年想要来读书的人,堪称是人山人海。
而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士族门第已然成为了一个能否进入宁山书院念书的门槛。
两人虽是一路同行,徐绍祯也没从墨沧嘴里问出什么来,眼见着再有一天的行程就到书院了,他才忍不住再度直白的开口询问。
“子贤可有拜帖?”
这拜帖一般是由家中从仕的父兄亲手誊写,上头还盖着私章的,说是拜帖,实则就是一个身份的证明罢了。
这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墨沧手上有师父亲手给她写的荐书,要她到了书院以后带着去找山长。
听徐绍祯问起来,她猜着便是这个东西了,却只是点了点头,只道是有,再无他言。
徐绍祯也不去自讨无趣,一路走来他早就熟知了这墨子贤的性子,有些随心所欲的散漫,跟个小孩儿一样。不过十三岁,也确实是个刚长成的孩子罢了。
墨沧临出门前,墨巨子特地叮嘱过她,可谓是事无巨细,这其中自然不能少了交代拜帖不能给旁人看。
他深知自己这个小徒儿打小儿就在山上长大,没见过什么弯弯道道,一众师兄弟都是极为疼着的,单单一个西惟不喜她,却也是碍于众人面子上,不过是略为冷淡些,从未为难过墨沧一回。
她心思这样的单纯,是他之所以想要让她下山历练的原因之一,二来则是为了长长学识。
墨巨子打的什么主意,墨沧是一概不知,她只知道,师父是让自己读书来了。因此,人家都三五结伴的时不时的或去郊游踏青,或去放筝蹴鞠,她就单单只是闷头在书院里头念那四书五经之乎者也。
宁山书院多得是想从仕考取功名的人,但也不乏浑水摸鱼的公子哥,其中以马文居高最甚。
这天下了学,墨沧一个人往住宿的舍院里去,因得是花朝节,学子们都换下了衣服,三五成群的往城里头去赶夜市了,因此路上冷静一片。
她正想着上课的时候杜夫子讲的那课庄周名篇,却冷不丁的发现被一堵肉墙挡住了去路。
抬眼一看,正是马文的书童六九。他后头还跟了一帮小书童在指指点点的嬉笑,脸上很是不怀好意。
墨沧不欲生事端,便好脾气的转过了身去。她记着,从学舍那头绕,有一条通往小竹林的路也可以走。
却不曾想六九却是先她一步,又绕到了她前头去。
“这位兄台,意欲何为?”
墨沧这话一问出来,一帮书童先是愣了下,而后便“哄”的一声爆发了齐刷刷的嘲笑声,有一个还捏着鼻子怪腔怪调的模仿了她。
“墨公子果然是大户人家的郎君,连说话都这么文绉绉的!”六九眼中很是不屑:“不过,墨公子,你那什么鱼什么鸭的,我实在是听不懂。”
墨沧看了他一眼,这人又高又胖,壮的跟牛一样,自己这小身板儿,铁定是打不过他。
“我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往旁边让一让,我好过去。”
六九一脸讶异:“墨公子,这路是大家的,你走得,我六九就走不得了吗?”
墨沧强忍着想一巴掌扇在他那张胖脸上的冲动,笑眯眯道:“自然走得!这走路没有尊卑之分,不过嘛,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六九只当这瘦瘦弱弱的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