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管制,全民经商浪潮开始掀起。
也就是那时候,出版社放开了更多管制,彻底改成自收自支政策,所以很多出版社为了赚钱,才开始放飞自我。
正因为这样,一些八十年代的盗版书,仔细一看出版时间,大部分都是八四年十月以后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政策解绑的缘故。
而在八四年政策全面解绑之前,大部分出版社还是吃财政饭,赚多赚少一个样,自己捞不到多少好处,名声还不好,这才缺乏盗版港台武侠小说的意识。
比如那个著名的《武林》杂志社,这个杂志社是最早在内陆连载金庸作品的杂志社,早在八一年就开始连载射雕,并因此而名声大噪,发行量瞬间就爆棚。
就因为连载射雕,《武林》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社,变成月销过三百万的大杂志社。
可既然情况这么好,后来为何不再连载射雕,还自己停更了?
并不是金庸老爷子对那家杂志社发出版权警告。
而是当地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士,觉得盗版港台武侠小说太丢脸,或者说看不惯这种情况,对《武林》杂志社发出“儒雅随和”的劝告,所以《武林》才停更了射雕。
《武林》杂志社可是广州的,是一向比较开明的南方杂志社。
连南方的杂志社都这样,北方的出版社杂志社更是可想而知。
但《武林》毕竟开了一条口子,让港台武侠小说被广大内陆百姓所知。
而有了市场,自然就有需求。
于是后来,一些比较开放的、正规的、南方的出版社,就开始偷偷出盗版的武侠小说,发行量却不多。
正因为这样,才物以稀为贵,一套射雕英雄传,此时就敢买肆拾元。
一直要到八四年以后,到处都是盗版武侠小说的时候,价格才被瞬间打压下来。
可也正因为这样,八四年之前的盗版金庸小说,在后来的旧书市场上才价格很高,就因为数量少,还很有纪念意义,形成了稀缺属性,跟猴票的性质差不多。
就是说,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国内版权意识淡漠,所以国内正规出版社抄袭海外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受任何约束,这就跟印度仿制药的情况差不多,甚至更直接粗暴。
这种现象,好像要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国内的著作权法正式公布,局面才有所改观。
到了那个时候,各大正规出版社因为法律跟政策所限,不再干盗版了,这才有私人作坊的生存空间。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九十年代以后的盗版书,质量明显不如八十年代的盗版书。
原因就在于,八十年代的盗版书,那都是正规出版社去做的。
想到这里,曹志强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何这时期很少有三无劣质盗版书了。
原来,不是这时候的老百姓更有版权意识,只买正版书,而是因为正版书价格便宜质量好,导致私人书商争不过正规出版社。
正规出版社的印刷设备更好,排版更好,插图更好,出的图书质量更好,价格还特便宜。
除此之外,正规出版社还有正规的发行渠道,有更大的议价权,所以同等价格下,正规出版社的利润更高。
反观那些没正式执照的三无出版商,他们没有发行渠道,或者就算找到发行渠道,议价权也很低,所以为了赚钱,只能从图书质量上下手。
图书质量差,价格还不便宜,老百姓自然会用脚投票选正版。
同样都盗版,私人盗版商,怎能斗得过正规出版社?
等等,问题的关键好像不是这里。
想到这里,曹志强忽然灵光乍现。
没错,问题的关键,确实不是盗版海外小说对不对的问题,而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