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2 / 2)

概两厘米。

通过陶教授发送的照片可以看出,那些遗址挖出的残片外面那一圈就是匣钵。

这种一个匣钵只放一个碗的烧法,叫单烧。

这种烧法的优点是,除了底足一圈无釉以外,通体有釉,所以流传到了现在,因为现代人不怕成本高。

还有一些照片中,一些碗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土就是匣钵。

因为时间太久,已经烂了,但还能看出大概形状。

单烧的装窑方法很简单,就是许多装了碗的匣钵摞起来,上面做下面的盖,最上面的加个盖。

这种烧法的弱点是浪费空间,摞一米高的匣钵,大概只有二十个碗。

单烧成本高,一般都用于精细瓷器,比如官窑。

民间用的低档碗盘,就要降低烧窑成本,古代瓷工首先想到的是,许多碗共用一个匣钵,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窑内空间。

像我们平时收碗那样撂起来,然后再放到一个高匣钵里不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粘连的问题。

瓷器上的釉,在烧制过程中是完全熔融的,而且还有流动性,冷却后会粘住任何接触到的物体。

如果直接烧一撂有釉的碗,那么得到的就是一撂粘住的碗。

但是瓷胎不会粘,我们现在用的瓷器,底部都有一块无釉的部分(也许在其他位置),那就是烧窑时放在窑板上的部位。

陈文哲原来知道的几种烧法,都是为防止瓷器粘连而设计的。

一撂碗,碗口向上放入匣钵,这就是叠烧。

如何防止粘连呢?最多的是把碗内部的釉刮掉一圈,大小和底足一样,再把另一个底足无釉的碗放上去。

碗之间只是胎接触,就不会粘,这叫涩圈叠烧。

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陈文哲小时候就用过,那是一种粗白瓷大碗,内外圈底,都没有施釉,就显得特别粗糙。

此外还有在碗之间加隔离物的烧法,加一块泥片的,叫垫饼叠烧。

还有支钉叠烧、托珠叠烧、砂堆叠烧等等。

不论哪种叠烧,碗的内部,都有缺釉的部分。

所以,这些技术,终归被时代所淘汰。

之后发展的是覆烧,这是一种把碗倒扣着烧的方法,最著名的是宋代的定窑。

把碗扣在一个和碗口一样大的粘土圈上,叫支圈。

支圈上再撂一个支圈,再扣一个碗,如是反复,可以撂十几层,再装匣钵烧制。

覆烧的碗盘,只有口沿无釉,叫芒口。

芒口是一种烧造的工艺缺陷,瓷器制作烧造过程中,造成口沿无釉,露出胎骨,就被称之为芒口。

最新小说: 少爷又在想我 八零娇美人被读心以后 蜜蜂膝盖银子弹 我见青山 摊牌爱意 籍籍有名 黛玉与福尔摩斯 嫁给未婚夫哥哥后 我惦记你很久了 论白月光如何在修罗场里艰难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