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定窑烧制的一件彷三代青铜器的瓷鼎,流传到明清之际,就成了明清之际收藏家猎取的对象。
只不过这件瓷鼎,最后却是谁也没有得到,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彷三代青铜器的瓷鼎,在汉代之后很正常,但是定窑的瓷鼎,肯定不多见。
还有,自从青铜鼎在汉代之后,制作的已经很少,之后再做用来陪葬的一般都是陶鼎。
这就更让这件定窑瓷鼎,变得十分宝贵、珍惜!
更何况,这是鼎啊,肯定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那么,这件古鼎如今在何处呢?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唐疑庵的,此人爱好收集古玩,似乎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时常将收集来的古玩,在家中把玩,怡然自得。
有时,他也喜欢将自己的朋友,请到家中来展示自己的收藏。
朋友们也知道他的嗜好,也不时地吹捧几句。
这更增加了唐疑庵收藏的兴趣,后来,他干脆出巨资,在自家的庭院中,建造了一个专门储藏古玩的厅楼,取名曰“似玉楼”。
有一次,他的一位好友靳伯龄,偶然购得一件定窑瓷鼎。
这件事传到唐疑庵的耳中,他便很快来到了靳伯龄的家中,希望观赏一下这件宝鼎。
靳伯龄欣然答应,唐疑庵仔细观摩这件宝鼎。
见它两尺多高,圆形,形制丰满,釉面洁白细腻。
最显眼的是,器面上绘有五彩的饕餮,吞云吐雾,光洁如玉,熠熠生辉。
唐疑庵断定这件做工精细,技法精湛的瓷器,是定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于是,他便死缠烂磨,希望好友将这件鼎卖给自己。
靳伯龄深知,鼎乃国之重器,与其自己收藏,还不如将它保存于酷爱它的人手中更为放心。
于是便以500两银子的价格,售于唐疑庵。
唐疑庵回到家中,将宝鼎置于似玉楼的大厅中间。
这样一来,便使原来似玉楼的古玩,顿时失去了光彩。
好友们来观看,也主要是冲着宝鼎来的。
再加上主人一番吹嘘,人们很快都知道在唐家有一件宝鼎。
碰巧的是,唐疑庵有一位瓷工好友,他的儿子周丹泉前来拜访,希望看鼎。
唐疑庵盛情难却,便出鼎与之观摩,他一边看,还一边用手在鼎上比划。
一会儿,他还用一张纸,将器面上的饕餮拓印下来。
唐疑庵在一旁只觉得好奇,但也没有阻拦。
事过半年,突然有一天周丹泉又来拜访,而且带来一件瓷鼎,放在真鼎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