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那里可是陈文哲的家乡,他自然也听说过。
只不过,他还真没有亲自听过。
那是在齐鲁大地上意外发现的一座大墓,里面也出土了成套的编钟。
就是利用那套编钟,现代人恢复了编钟的使用方法。
这么一套编钟,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
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个乐音,可以分别击发而互不干扰,亦可同时击发构成悦耳的和声。
这一点就证实了,我国古编钟每钟双音的规律。
全套编钟具有深沉浑厚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
其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的多种乐曲。
当然,这些不是陈文哲本来就清楚,而是听介绍得之的。
人家让他看这段视频,肯定是因为他们所有的一套编钟,肯定不比齐鲁出土的那套逊色。
这一点陈文哲当然很清楚,他甚至十分清楚这些编钟是怎么做出来的。
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锡、铅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
用挥铸、分铸、锡焊、铜焊、铸镶、错金、磨砺制作而成,工艺精湛。
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
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凋、浮凋、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
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出。
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
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层钟;
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
当然,这些内容是他通过回朔发现的。
通过照片可以看到那些青铜器编钟,而继续深入回朔,就可以看到当年编钟铸造、演奏和陪葬的过程。
在我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这套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就有2800多字。
这些铭文陈文哲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认识,但是通过回朔,他还是知道,其上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
最主要的是,这一套编钟是最好的,最顶级的,要不然也不会被一位王侯陪葬。
通过回朔,陈文哲知道,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又有歌钟之称。
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于排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钵等民族打击乐器。
也不逊色于定音鼓、马林巴、铝板琴、大军鼓、小军鼓等西洋打击乐器。
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击乐器,如果不是使用起来有点麻烦,主要是这东西太贵,没有几个人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