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舰和巡洋舰之间是泾渭分明的,而他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去调整对于军舰的一些要求,这种理念无疑是极其先进的。
“强大的火力、高航速加上比巡洋舰更厚,但却稍逊于战斗舰装甲,它们结束在一起就是……”
“战斗巡洋舰。”
朱先海笑道。
他的这个理念可不就是战列巡洋舰嘛。不过与后世的战列巡洋舰不同,它两座双联炮塔位于舰舯,这与“天龙级”有点儿类似,实际上从1600吨的“伏波级”到两艘2800吨的“山西级”,都充分借鉴了采购自英国的“天龙级”,只是进一步完善了炮塔以及船船结构而已。
对于海军的军舰设计,朱先海从来没有插过手,但是现在面对这个草图他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问题,从火炮的布置到装甲带的分布。在了解到受限于吨位,只能采用200毫米的装甲后,他直接了当的问道。
“我们需要是那种敌人很难击的军舰,它的抗沉性必须足够优良,要能够抵御现在最大的火炮!”
“那这样一来,军舰的吨位就要增加至少3000吨,航速就会降低,而且制造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尽管对南华的造船能力充满信心,但是一上来就建造上万吨的军舰,步子会不会迈有点儿大?
“知道城堡吗?”
朱先海随手拿起一支笔,在图纸的一角画出了简图。
“你现在使用的是全舰长的舷侧装甲带,为了保证装甲的厚度,不得不缩小它的尺寸,如果加厚的话,沉重的装甲带会影响到它的适航性,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就是设计一个装甲堡!”
随后朱先海在纸上画出了一个装甲带。
“我们把舷侧装甲防御区缩短到大约三分之二的长度,中央部分形成一个中央装甲堡,我们的炮塔、弹药舱、锅炉舱和主机舱等主要部位,都由这个长方型的铁甲堡保护,在装甲堡两头的舰艏艉部分,由水平的装甲甲板保护,通过增加水密舱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抗沉性,但关键还是中央铁甲堡,只要它不被击穿,军舰就不可能沉没,缩短装甲带的长度后,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厚重的装甲!”
这就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中央铁甲堡”,在另一个世界中“镇远”和“定远”就采用了这一设计,他们在海战中都表现出了优良的防护性能,饱受152毫米以下炮弹打击后,无一被击穿着,舰内的主要设施保持良好,破损基本上限于舱面,事实证明,“中央铁甲堡”的设计达成了它们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先海提出这个构想的原因,一方是因为它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这一技术,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前无畏舰时代的什么“重点防御”之类的技术,他根本就不懂啊。
“中央铁甲堡”这个技术相对的简单直接,从技术上来说没有任何难度。甚至为了安装大口火炮的斜角炮塔布局,也被朱先海拿了过来。它的主炮布局包括外观都跟北洋水师的“定远”级铁甲舰很相似,都是斜角布置两座双联装254毫米主炮,有点像略小一点的“定远”。
在草图上简略的绘出它的主体结构概念后,朱先海笑道。
“这样一来,我们应该可以获得一艘装甲厚重,防御能力领先、速度较快战斗巡洋舰,你们觉得呢?”